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海上军演日前落幕,深度解析参演装备

美国“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
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环太平洋-2012”海上军演落下帷幕。参演军舰尽管渐行渐远,演习检讨却越来越热。
了解一场军事演习,看一眼参演装备就够了。在美国电影《超级战舰》中,“环太平洋”军演已经能和来自外太空的外星人开战了。那么现实中呢?让我们跟着军事专家郑文浩一起,深度解析“环太平洋-2012”海上军演装备。
友情出演:
近半国家没带装备
此次军演,除了美国“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之外,还有一种装备格外引人注目——舰载“宙斯盾”系统。
参加演习的42艘水面舰艇中,有11艘装载“宙斯盾”系统——其中美国9艘(包含3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6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韩国1艘(“世宗大王”级的第二艘“栗谷李珥”号)、日本1艘(金刚级“妙高”号驱逐舰)。
“宙斯盾”系统在世界海军装备体系中的扩散,是美国打造全球化海上盟友体系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宙斯盾”系统的存在,使美国和日韩等盟友在海上的联合作战(包括防空、反导)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让“环太平洋”系列演习具有实战意义上的战役战术背景,关键就在于“宙斯盾”系统。这些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先进战舰,构成了演习的基本骨架。而没有装备“宙斯盾”的战舰,就只能游离于这个核心体系的外围。从这个角度判断,俄罗斯参加美国这类环太平洋军演,实际意义十分有限。
从“宙斯盾”战舰在亚太装备情况可以看出,美日韩将处于核心圈的地位。尽管美国媒体称这次演习把日本和韩国捏到一起演习就是胜利。但在海上联合作战上,二者其实早有了技术基础。此外,澳大利亚已经购买了3艘装备有简化版“宙斯盾”系统的新型驱逐舰。在未来“环太平洋”系列演习中,我们很可能会看到这些澳军新舰艇的身影。
“宙斯盾”系统将成为观察美国的“环太平洋”系列演习的一个重要风向标。无论多少国家参与进来,是否拥有“宙斯盾”系统将成为判断参与国地位的重要标准。

苏-35S歼击机
引人注目:
“宙斯盾”自成一派
这次演习参演的主战舰艇,虽然都来自太平洋沿岸国家,但相当部分仍然脱胎于大西洋国家的设计和建造。
从海军装备发展历史上看,大西洋海域的美国和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是传统的海军技术强国。在这次演习中,除了美国海军以外,日本、韩国的主力舰艇都是脱胎于“伯克”级驱逐舰的基本构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舰艇来自于德国MEKO200的设计,新加坡的隐形护卫舰则是法国设计建造,常规动力潜艇也是来自英国、德国、瑞典的设计和技术。更不要说,一些国家的参演舰艇,干脆直接来自英美的二手退役舰艇。
目前来看,大西洋国家仍然保持着这种优势。但值得关注的是,现有的海军装备设计建造工业,正在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由于亚太地区在全球重要性的提升,太平洋国家的舰艇制造能力也在迅速进步。
目前日本、韩国已经具备了一定大型水面舰艇的制造能力。韩国在吸收德国潜艇技术之后开始积极拓展世界市场,日本的常规动力潜艇也得到了一些国家的关注。可以预测,在周边海军装备更新的刺激下,一些太平洋国家将成为海军装备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日本和韩国造船技术的进步,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军工产业链的配合下,不但在未来能满足本国海军的需要,其强大的产能还会极大冲击现有舰艇出口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