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人风采>>功勋集体 >>正文
中国空军试飞员:天边传奇 叱咤低空的“驯鹰人”  (组图:)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6日07:21

试飞大队长姚海忠

    老试飞员的心声

    作为试飞大队这个大家庭中的老成员,大队的成立、发展到今天的辉煌,许多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记忆犹新。作为一名试飞员,印象最深刻的也是飞行中发生的故事。

    2003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和现任副大队长赵锋接到米-17试飞任务。一次,在新乡正常进行直升机定检后试飞。在高度20米左右,进行悬停检查时,直升机突然自动进入俯冲状态,下俯角非常大。

    当时是赵锋在操纵,我以为是他在进行直升机操纵性检查。但赵锋说,直升机带杆操纵有异常,让我检查是否有问题,同时提醒我把高度提高些。

    我将高度上升到50米左右,然后开始进行操纵性检查,左、右、前操纵都很正常。就在我向后带杆检查时,直升机突然低头形成近30度俯角,向地面扎下去,机械师赶忙用脚抵住向前冲的身体。

    我使劲带杆企图改变直升机的状态,可是只感到驾驶杆上一股巨大的阻力,让我无法带杆,这时赵锋也同时和我一起使劲带杆,可是完全没有响应,我感觉到驾驶杆被什么顶住,人力不能操纵,直升机离地面越来越近,地面在我眼里越来越清晰。这时机舱里的机务人员被这种情况吓的大叫,我也觉得没有希望了。

    但是我们两人还在继续努力。当直升机离地面还有五米左右时,突然驾驶杆外来的阻力消失,可以操纵了,于是我赶忙带杆在三米左右操纵直升机悬停住,然后安全落地。

    走出机舱,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事后经检查,是由于机上左起落架微动电门失效,以及纵向操纵系统1号和3号线路接反造成的。

    记忆深刻的第一次

    我是试飞大队一名特级试飞员。2001年试飞大队组建时,被选调为试飞员,当时已有4年多驾机飞行经历,在直升机飞行方面算得上经验颇丰了。和我一样,其他试飞员也都是从陆航部队选调来的“标兵”。然而,面对技术性能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的新机型,谁心里都没有底。

    我对自己第一次“惊险试飞”记忆犹新。那次“首飞”,正好赶上试飞第一架直-11型直升机,我和大家一样对这种轻型多用途直升机的相关性能和试飞要求了解得很少。

    在组织试飞培训时,作为已有20多年飞行经历的老飞行员,原宋义大队长凭着多年的飞行经验,要求每个人必须做到地面检查“四到”,即想到、看到、摸到、听到。“想到”即充分预想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做到特情处置预想在先;“看到”即仔细查看直升机各个部件有无工作做得不到的地方、有无错接或漏接的现象;“摸到”即做到能摸到的相关部件一定要逐个摸到;“听到”即在停车状态下听一听直升机有无“跑、冒、滴、漏”现象、开启发动机后听一听有无异常响动。

    大队也一再要求每名试飞员一定要“胆大、心细”,试飞时做到“严谨、细致、耐心、理性”。

    那天,我和试飞员张志强首次登上直-11直升机,飞机发动前,指挥员通过无线电通讯再次叮嘱我们“动作要柔和,起飞时尽可能把高度放低。”正是这句提醒帮助我们避免了一起可能导致机毁人亡的特大事故。

    当我和张志强按照指令开启发动机,准备从停机坪右转飞到跑道上去时,惊险的一幕出现了:直升机刚离地不到10公分,我突然感到直升机不能按正常的操作程序工作,本来操纵的是向右转向,直升机却急剧向左偏转,我迅速放下总矩,在直升机向左旋转90度后终于操纵飞机接地停稳。我当即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当时稍有迟疑,直升机将翻转打地。

    最后查明原因,是厂方工人不慎将直升机操纵机构装反,致使抵右舵加速直升机向左旋转。如果当时处置不及时,飞机再上升一定高度,将会倾斜导致螺旋桨打地,而机毁人亡。

    装备不断发展对我们的试飞经验、试飞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历“第一次”后,我不管任务有多简单,试飞前都严格按要求做好“四到”,试飞时提醒自己要沉着冷静、胆大心细。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图片

民族的骄傲!空军试飞员群体剪影

英雄航天员刘旺、功勋试飞员徐勇凌回母校为新飞行学员讲授开班第一课

飞行员视角感受一流战机炫酷表演

军事摄影家卢炳广镜头里的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飞行员领舞“空中芭蕾”

军事摄影家卢炳广镜头里的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飞行员领舞“空中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