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一年不搞我等一年两年不搞我等两年
1959年,张蕴钰率领的核基地部队进入新疆
没有连天的号角
没有金戈铁马的嘶鸣
整个世界、整个中国
甚至,就连一路顶着狂风砂砾前行的每一个战士
也不知道这次深入沙漠究竟是干要什么

对于张蕴钰来说
这项艰苦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当时正值夏天
戈壁滩气温高达近50摄氏度
胶鞋底被烫得变了形
灼热的飞沙走石把人的皮肤烫成紫红色
成群结队的毒蚊能把人咬得浑身肿起来

▲张蕴钰司令在帐篷外工作
1960年初,马兰核试验基地
大规模建设正式开始
大批物资、精密仪器和贵重设备
不断从全国各地调运到试验场
然而,就在张蕴钰信心百倍
为中国放一个“大炮仗”的时候
中国遭遇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原子弹研究面临“下马”的危险
甚至有上级机关的干部来到马兰说
原子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造出来
基地部队可以去种地、放羊
等国家经济好转了再搞建设

张蕴钰一听,当场发飙
我哪儿也不去,就在这里等
一年不搞我等一年
两年不搞我等两年
他们走他们的,我干我的
中国,总要有原子弹
之后,基地进入最艰苦的时期
编制缩减,很多干部被调走
车辆和供应也严重缩减
张蕴钰跟官兵们一起往返20多公里
把口粮一袋一袋往回扛
比吃不饱更难受的是没有水
他们甚至用带着半碗黄沙的水蒸馒头
很多人因营养不良生病烂嘴烂舌流鼻血
夜盲症像瘟疫一样流行
终于熬到1962年
基地的建设工作才重新走入正轨
在全世界最艰苦的死亡之海
在新中国经济最困难几年时间里
张蕴钰,这个三上上甘岭与美军血战的铁血汉子
硬生生带领着几万官兵
在罗布泊奋战不息
创造了一个只有中国人才能干成的奇迹

从1962年到1963年
他们修筑公路540多公里
他们建起基地机关办公大楼、宿舍、学校、自来水厂、电厂等建筑设施
他们打成14 眼水井
甚至,他们还建成一座88万平方米的简易机场


▲上图马兰基地生活区,下图核试验场区的营帐
短短几年时间
一座马兰城在“死亡之海”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