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图片>>高清图库 >>正文
独家揭密:降伏日遗化武的人们  (组图:)
作者:文字:特约记者张坤平  摄影:特约记者张坤平、通讯员王东升、谢德富      来源:中国军网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9日12:04


在存放日遗化武的仓库内研究保障销毁难题。

   潜艇内有害气体遇“克星”

  驭鲸蹈海,伏波扬威。在大洋深处追逐中国梦、强军梦,用忠诚铸就共和国坚不可摧水下安全盾牌的我海军潜艇部队官兵,如今再也不被舱室浑浊的有毒有害空气困扰了。该所与有关科研单位联合研发的“新型浸渍活性炭”,使潜艇内有毒有害气体遇到了“克星”。

  潜艇长期潜航是在与大气完全隔绝下工作,舱室空气质量好坏,事关潜艇水下续航时间长短,已成为决定其整体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潜艇舱室空间狭小,设备庞杂,机器运行、化工材料、人员生活和新陈代谢等会产生大量苯类、硫化物、甲醛、臭氧等有毒有害气体,造成内部空气严重污染。在国外舱室空气净化系统也成为生命维持系统,其重要性已上升至仅次于武器装备系统的第二位。

  但我国缺少高效、综合性空气净化材料,潜艇舱室空气净化设备净化效率低,不能满足战术技术指标需要。同时,我指挥防护工程等一些密闭的场所,也都充斥着有毒有害空气;遂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和反化学恐怖任务等,都急需研制出一种高效、多能新型吸附材料,能快速有效净化空气。

  “让污浊空气影响部队战斗力,简直就是我们防化科技人员的耻辱,再也不能让艇员和工程维护兵受有毒有害气体伤害了!”

  该所课题组人员再也坐不住了,他们与有关专家一起紧密协作,在实验室日夜加班优化设计方案,科学筛选配方,研制新型材料,一遍遍测试其性能。经过3年攻关,他们优化组合配方,创新浸渍液配制工艺、技术和空气净化滤器对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性能测试评价方法等,在近万次反复实验基础上,“某新型浸渍活性炭”终于研制成功。

  测试表明:该成果属国内首创,具有高效、广谱吸附净化性能,能有效吸附苯、硫化氢、臭氧等10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吸附容量是国内同类产品的5.8—78倍,空气净化时间达到540小时以上,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潜艇舱室空气净化滤器的使用要求,并且使进口潜艇舱室的空气净化材料,实现国产化,其整体技术在空气净化材料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该成果已在海军潜艇、指挥防护工程、核生化救援、工业废气治理及有毒有害气体防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

  快速检测系统让“毒魔”迅速显形

  这年冬末,该所在华北某地进行化学危险品泄露事故现场救援时,用某型进口色谱/质谱联用仪执行化学侦测任务,仪器在低温下突然失灵,某型毒剂检测仪也因液态毒剂挥发浓度过低而失效,最终只能使用重达14公斤、操作复杂的化验箱进行侦测。

  本来正常气温下用先进仪器一两分钟就能完成的侦测任务,却因天气冷、器材笨重反应慢,时间过去30多分钟了才侦测结束。

  化学毒剂扩散速度快,危害范围大,推迟一秒完成侦测任务,平时救援都可能造成更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战时贻误战机后果更难以想象。能不能研制出一种广谱、准确、快速、能够适应恶劣环境的化学侦检装备?

  喻胜跃、王东升、赵听友、李芬润等人员经过研究,把目光聚焦在基于快速微色谱和多种微小型检测器联用技术的化学毒剂检测系统上。

  这项首创性研究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快速升温。“升温快就能实现毒剂的快速分离,从而提高侦检速度,为处置险情争取时间。”王东升介绍说。而此前较先进的进口仪器升温速率也在每分钟60摄氏度以下。

  多少个夜晚挑灯鏖战,他们最终发明出2种高精度温控微型色谱柱箱和化学毒剂快速色谱分离装置,突破了微小型低功耗便携色谱检测仪在宽温度范围内高速升温和精确控温的技术瓶颈,将升温速率提高到每分钟300摄氏度,实现了对化学毒剂的快速高效分离。

  历时数年,“快速微色谱关键技术及检测系统”问世。该成果在进样控制、高效分离、准确检测、数据处理和总体设计等方面取得重大创新,具有广谱、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填补了我军防化侦察装备的一项空白,已在应急救援、日遗化武处理、公安物证检测等领域广泛使用,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鉴定时,多名院士共同给予这一世界上首套快速检测系统“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同领域领先水平”的评价。

  该成果中的便携式化学毒剂快速色谱检测仪,可对10种常见毒剂和近20种工业化学品进行检测,能够应用在战场或野外环境突发事故现场,快速、准确地检测复杂背景或混合组分中的化学毒剂及有毒化学气体。对芥子气的侦检仅需3分钟,对沙林毒剂的侦检速度达到了42秒钟。值得一提的是“快速微色谱关键技术及检测系统”不仅抗干扰能力强,而且灵敏度较之提高了1倍,可对液态、气态毒剂进行侦测。

  某型价值200万元的进口先进色质谱联用仪,最多连续工作2小时,每小时产生消耗达2000余元,而且在零摄氏度以下无法正常工作。而“快速微色谱关键技术及检测系统”价格不到进口产品的四分之一,可连续工作8小时,每小时产生消耗只有10块钱,工作温度最低可达零下20摄氏度。在某日遗化武托管库,经与监控系统集成,实现了大区域、无人值守的多点现场检测监控网络。

  某防化团在演兵场上运用该系统后,团长高兴地说:“我们对打胜仗,更有信心了!”

  填补世界化武处理技术空白

  今天多攻克一个难题,明天作战就多一分胜算。日遗化武挖掘回收工程,涉及化学、物理、弹药、工程、机械、气象学等多学科和专业,在国际上是项全新前沿课题,也是个世界性难题。

  日遗化武殉爆产生物理和化学危害,能造成灾难性“危害链”。据科学计算,500枚高性能毒剂炮弹殉爆,其毒剂可危害一座中等城市……

  与“毒魔”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耿久春、喻胜跃、王东升,迎难而上,科学论证,夜以继日攻关,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对日遗化武识别、防护和处置等开展系列研究。先后取得了“日遗化武回收工程技术规程研究”、“日遗化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及器材研究”等系列成果,探索出日遗化武鉴别探测、挖掘回收、环境监测、防护洗消和移动式销毁工程的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填补世界化武处理技术一批空白,为处理日遗化武和应急救援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中“日遗化武安全管理技术保障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为我国关于日遗化武托管设施建设谈判提供了战略性决策依据,促使日本政府投巨资完善我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地区8个托管库安全配套设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国家外交部称赞:“核生化防护所用先进技术维护了国家利益!”

  该所积极探索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部队战斗力的特点规律,建立成果推广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向部队领导和技术人员介绍成果的战斗力价值,通过与部队联合研制等途径,使成果向战斗力转化时间大大缩短。

  近年来,该所还编写出数十种教材、资料和录制多部教学录像片,被总部下发全军,成为军地核生化防护专业训练的重要教材。

  科技创新路漫漫,能打胜仗心切切。目前该所正在加强我军核生化防护的征途中,向着新的目标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张哲)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