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攻击。杨洪武 摄
新闻视点
●信息化战争,打的是信息,打的是体系,打的是精兵,打的是联合。“碎片化”的认知映射不出战场全貌,“迷雾”不散,训练就会偏离“靶心”。
●新型作战力量的融入,颠覆了诸多传统的作战理念。迈向新战场,必须跨越观念、机制、装备、保障等方面的沟沟壑壑,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
●未来不能靠适应,只能去创造。战胜下一个敌人,不仅要规划战争,更需要设计训练,最终实现“像打仗一样训练”和“像训练一样打仗”相统一。
“从难从严”不能和“实战化”画等号。“碎片化”的战场认知,无异于盲人摸象,难以通达未来战场——
“迷雾”不散,训练就会偏离“靶心”
重拳出击的作战构想,为何被判低分——
两栖装甲战斗群兵分两路,正面强攻和侧面助攻同步展开;空中陆航机群火力支援,多点拔要;伞降兵垂直登陆,中心开花……
看上去很美的方案,却被导演部捅破了“窗户纸”:情报准确显示了“敌方”战地光缆的接驳位置,这个最要命的“七寸”为什么不打?
千锤百炼的空中战法,为何惨遭失利——
某飞行团凭借先进的火控雷达、优良的导弹性能、过硬的飞行动作,主动出击,与对手展开云端“肉搏战”。此前,已在考核中屡有斩获。
屡试不爽的算盘此番落了空:刚刚进入作战空域,对手就释放电磁迷雾,“敌机”在哪里?如何攻击?战机编队立刻成了“睁眼瞎”。最终,对手有效发射导弹31枚,而己方仅发射8枚。
体系作战打的是关键节点。这样的道理似乎谁都明白,为何一到战场,还是一味追求“攻城略地”?
现代空战讲究信息火力一体攻防。平时常挂在嘴上,为何对抗时却“自断臂膀”,让胜算从指间溜走……
走访驻广州战区三军部队,年度军事演练的检讨式复盘随处可见,围绕“这样打符不符合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战场观”等各种思想交锋空前激烈,“火药味”一点儿不逊于实兵对抗。
“纸面上的复盘固然重要,思想深处的检讨更为关键。”反思演习得失,某集团军军长刘小午显得忧心忡忡:和平日久,战场究竟什么样?未来作战怎么打?许多指挥员的头脑还被“迷雾”笼罩着。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深刻指出:“战争是充满不确实性的领域。战争中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四分之三好像隐藏在云雾里一样。”
然而,时代在变,战争在变,即使原来清晰的那“四分之一”,如今是否也变了模样?敌人的“七寸”、自己的“软肋”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地方?
“‘从难从严’不能和‘实战化’画等号。现在很多指挥员的战场认知是‘碎片化’的,好比‘盲人摸象’,将来打仗要吃大亏。”一位将军如是说:有的部队组织战术训练,战士不管什么时候都斜着端枪,这是美国大片看多了。我军教材讲得很清楚,屈身前进、匍匐前进、滚进、跃进都有不同的持枪动作,要根据敌情来选择。不看敌情,不管三七二十一,这样的战术就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碎片化”的认知映射不出战场全貌,“迷雾”不散,训练就会偏离“靶心”。如果不能辨明未来战场的方向,训练越是从难从严,越可能脱离实战,走得越久就离目标越远,甚至南辕北辙。能打仗、打胜仗,必须强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观念,树立起新的“战场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