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图片>>军事演习 >>正文
本网记者深入广州战区部队调研:再问实战化训练(3)
来源:中国军事图片中心      作者:严德勇、本网记者周猛、特约记者武艾丽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1日16:03

打自己的“仗”,赶自己的“路”。新“战场观”不会一夜之间变成打仗本领,需要刻苦训练、不懈攻坚—

走向新战场,还要跨过哪些沟沟壑壑

  新“战场观”不会一夜之间变成打仗本领,需要刻苦训练、不懈攻坚。

  然而,奔赴下一场战争,路标之前多有沟壑。采访中,部队官兵普遍反映当前实战化训练还面临着种种窘境:

  ——复杂电磁环境构设难。未来战场,无形电磁空间的战斗必定步步惊心。然而,干扰装备功率低、制式老、损耗多,电磁分队任务重,分身乏术,难以满足部队越来越频繁的实战化训练需求。

  南海舰队某防空旅,侦察雷达设备考核常得“优秀”,官兵们却有忧虑:没经受复杂电磁环境的考验,战场上抗扰性能如何,心中没底。广州军区某旅,第一次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磨刀”,两架升空的无人机几乎失控,至今心有余悸……

  ——基地化训练保障难。训练基地是部队战斗力的“淬剑池”。然而,训练基地数量不够、保障难度大的现实困境,直接影响部队“磨刀上战场”。

  广州军区某训练基地,要把军区所有作战团以上部队轮训一遍,周期达10年以上。海军某部赴训练基地参加一次伞降训练,往返路程达3000公里,直接带来保障难题。

  ——信息互联互通难。高速畅流的信息系统,是未来战场实现精确指挥、精确打击的命脉。现实窘境却是,信息系统接口不统一,格式不兼容,链路难以打通。

  一次大型演习,进行信息化保障的人员阵容庞大、尾大不掉。某次跨区机动演习,一位营长为确保途中指挥不断线,不仅背负了通信电台、北斗手持机,还配备了对讲机。

  迈向新战场,观念、机制、装备、保障等等羁绊,已成为制约战斗力建设的“绊马索”。打自己的“仗”,赶自己的“路”。模仿别人,亦步亦趋,没有办法完成“破茧化蝶”。而深层次的跨越,在于挣脱传统作战思维和观念的窠臼。要想在下一场战争中,无愧于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我们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严德勇、本网记者周猛、特约记者武艾丽

 

(编辑:王李宇薇)
相关图片

本网记者深入广州战区部队调研:再问实战化训练(1)

本网记者深入广州战区部队调研:再问实战化训练(2)

南京军区某师:陌生海域练实战

济南军区某特种作战团实战化训练掠影

东海舰队某师组织新型战机进行实战训练

特战雄风
——武警北京总队某部紧贴实战提升反恐制胜能力

实弹射击演练锤炼实战能力

战神利剑 重拳出击
----解放军炮兵院校反坦克导弹专业学员圆满通过实战化毕业演习检验

浙江武警强化实战投身练兵场上迎新春

全军200余名狙击手举行实战化综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