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八一图片>>军营文化 >>正文
军旅书法家刘建武:铁肩担道义 笔墨铸军魂  (组图:)
作者:赵玥      来源:中国军网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3日14:46

 

    近几年来,刘建武先后为边海防官兵创作了书法作品近三百幅。他说,部队火热的练兵场是他创作的源泉,基层官兵的需求是他创作的目标,广大官兵是对他书法作品最权威的鉴定师。“我觉得,战士更需要文化生活,而让他们多接触文化艺术,陶冶他们的情操,为他们枯燥的生活提供一些文化滋养,这是我作为一名军旅艺术家最大的欣慰。同时,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也希望在部队和社会间架起一座桥梁,向社会展现军人的风采,讴歌他们的情操。”

    习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同时,总书记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刘建武认为,这为大家指明了一条清晰的路线,也为文艺工作者刻下了创作的准绳。“我曾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写’的准则,即消极颓废内容不写、宣扬封建迷信内容不写、与军人身份不相称的内容不写。”刘建武表示,“我是一名军旅书法工作者,身上的军装赋予了我神圣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也使我用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无论是创作还是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军人形象,为军人争光。古语有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于我而言,创作则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我时刻都在准备着,当任务下达时,我都第一时间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创作内容、款式、用纸到字体等要素都反复推敲,力争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他认为,要更好地服务于部队,就必须走进战士的生活,观察、体会、交流、沟通,如此,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他将结合业务工作,深入了解各个部队的光荣历史和现状,将个人的感想与感动融合在每个队伍的特质中,写出广大官兵的独特与风尚,用笔墨铸就不朽的军魂。

    书法来自于历史,服务于社会。书法不是孤芳自赏,不是为了写字而写字,而是用这种传统文化的手段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刘建武表示,在深刻地理解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后,他更坚定了信念,树立了信心。“对于我而言,信念和信心始终如一。首先不要被社会的某些现象所迷惑,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把党、国家和军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作为一名军旅艺术家,艺术作品才有生命力,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正因如此,刘建武还多次参加公益活动。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等,他都在第一时间创作出一批鼓舞士气、激励人心的书法作品,为当地官兵和灾区送去。他深深地记得,当灾区重建时,当地由于泥石流交通非常不便,战士小心翼翼地一路护送,终于把他的作品从邮局带回驻地。“绵延秦岭蕴大德,耿耿丹心为人民”,朴实的两行字不仅表达了刘建武对灾区的关切之情,更表达了他对救灾官兵的崇高敬意。

    “在每一次重大灾害中,救灾官兵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而孩子就是重建后灾区的希望,可以说,孩子的明天就是灾区的明天,所以,我每次为灾区创作,都非常注重两方面,一是救灾部队,一是灾区学校。”刘建武说。

    习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对于这一点,刘建武有着深刻的体会。

    中国王羲之艺术画院院长聂帮瑞曾讲述了这么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临沂有位叫潘树声的下岗工人,今年44岁,查出患有白血病。因为家庭经济情况十分艰难,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下又有十几岁的独生子,潘树声这一病,家里的顶梁柱就垮了。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潘家一筹莫展,潘树声甚至几度想到轻生。刘建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此事,马上创作了一幅作品,上书“大爱无疆、真情永驻”,委托聂帮瑞想办法帮助潘树声一家度过难关。在刘建武的感召下,一些书法家也纷纷献出爱心,捐赠出自己的作品用于义卖。最后,义卖得来的17万元善款悉数送到了潘树声的手里。这位有泪不轻弹的山东汉子感动得几度哽咽,连声道谢,直说,刘建武老师不光救了他本人,更是救了他全家!聂帮瑞告诉他,还有很多人在关心着他,新的一批义卖作品也即将到位,治疗费用不必担心。从此,潘树声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从天津人民医院回到山东老家,一心等待适合的骨髓配型,全家人又重新升起了生活的希望。

    “这得感谢刘建武老师,德艺双馨,他当之无愧!”聂帮瑞说。“刘建武老师和潘树声素不相识,刘老师却能做到一听到别人有难就不计报酬地主动帮助,正是这种行为感动了我们和其他书法家,也感动了部分企业家慷慨解囊,所以义卖筹款才这么顺利地进行。”

    而这样的令人动容的善举,在刘建武看来却是司空见惯、不值一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刘建武无论是对待熟识的朋友、战友,还是对待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都能做到以诚相待、尽力帮助,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鞍钢有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有一次写信给刘建武,说虽然没见过他,但很喜欢他的书法作品。刘建武看罢,非常激动,提笔静心写了“福寿康健”四个字,给老奶奶寄去。收到信的那天,这位老奶奶正像往常一样去医院看病,这四个字就像冬日的阳光一样,照得人暖烘烘、喜洋洋的。

    这样来自陌生人的信,刘建武每年都会收到近二十封,写信人来自全国各地,有两鬓斑白的老人,也有朝气蓬勃的学生。对此,刘建武从不推诿,每收到一封信,他都会认真地根据对方的情况书写符合他们情况的作品,再寄过去。

    写几个字,也许只是举手之劳 ,但往往能给在困境中的人带去安慰和力量,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刘建武说,在生活中,文艺工作者更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心灵和善于观察的眼睛,才能真正地贴近大众,为他们服务。在刘建武单位附近,有一个小饭馆,夫妻二人都是外地的,每天虽然辛苦操劳,但也乐在其中。后来,因为失火,小饭馆陷入即将停业的窘境,刘建武看到唉声叹气的夫妻俩,便为他们写了“重振雄风,负重致远”。心在,梦想就在!夫妻俩看到刘建武遒劲刚硬的作品,重新燃烧起信心的火花。如今,小饭馆早就走出困局,而夫妻俩也把刘建武的作品珍藏起来,作为最宝贵的纪念。

    刘建武说,作为军人,他深知愈是在逆境之中,精气神就愈加重要。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作品,即便只是寥寥数语,也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温暖和勇气。文艺作品的背后,是作者的思想和情怀,文艺工作者都应该把“真善美”放在第一位,并不断提高为民众服务的本领。

    “一幅好的作品,第一要有德,第二要有爱。”刘建武说。为此,他不断地加强个人的知识储备,从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从部队官兵那里学习不畏艰险、团结奋进的精神和行动,从广大民众那里学习朴素无华、真挚感人的情怀,从书籍报刊中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大政。

    优秀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而要想阳光明媚,必须心如蓝天高洁;要有清风扑面,必先情怀温暖如春。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没有圣洁的心灵,塑造不出高贵的形象;没有崇高的精神,创作不出优美的作品。道义是必须的担当,人民是永恒的主题。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这是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的天地之心,能不能远离消极状态、澄清错误思潮、弘扬核心价值?能不能唱响中国精神的正气歌、中国道路的进行曲、中国力量的交响乐?能不能树正气、增骨气、添底气,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应当沉思。

    刘建武说,他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军旅书法工作者,他的任务和使命在于,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为部队服务为方向,认真学习、坚定意志、摒弃杂念,将习总书记的讲话牢记心间,不折不扣坚决执行,雷厉风行地尽快行动,千方百计地落实到位;不仅在军营里要坚持部队的光荣传统,更要在社会上毫不犹豫的传输部队光荣传统正能量。

 

(责任编辑:岳旭)
相关图片

延安市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来到驻延安某预备役团慰问

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首届“先行杯”全军军需物资油料行业书法美术摄影展
获奖名单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设立的“坚净助学基金”举行首批捐助仪式

军旅书法家黄彩虹敬录习近平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著名书法家阎志远草书纪念毛主席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