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不到海的山上 有一群人做着静默的备份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亓创 王国云 发布:2018-08-28 14:39:58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执行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7号船(无人机航拍)。

 

随着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的临近,笔者需要到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下属的一个小点号进行采访。如果不是这次采访计划,也许这个点号永远不会进入笔者的视线。这个点号是一个只有不到30人的短波发信站,这里的科技人员常年守在一个没有名字的山头上。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障远望号船海上科研试验、日常无线电短波通信的正常运转。随着科技的进步,卫星通信的运用,短波通信的使用大大减少,但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通信手段,短波通信成为陆海通联的最后一张底牌,因此被作为备份被保留了下来。虽然是备份,而且任务中要保持静默。但几十年来,科技人员依然选择坚守,他们就在这个看不到海的小山头,守护着远望号驰骋大洋。

 

静默的备份

■亓创 王国云

【1】

清晨,从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的大院出发,一路上无暇顾及身边的美景。在查看资料的过程中,笔者不时的与点号的科技人员王国云进行交流。从他的口中才慢慢了解到这个小小的点号背后竟然蕴藏着诸多并不小的故事。

点号的建设追根溯源,要从1978年说起。

当时,为确保远望号船陆海通信畅通,上级决定在远离城市的一个小山坡上建设一个发信站。

接到任务后,在首任党支部书记张坤喜的带领下,34名科技工作者向着一个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山坡进发。当到达山脚下,科研人员才从老乡们的口中得知,这座山被当地人叫作绮山,他们要去的山坡叫绮山坡。

科研人员到达目的地,迅速投入到了建设中。但眼前的这座小山坡却为他们频出难题。除了生活条件艰苦,遍布的石头和杂草颇令人头疼,在没有大型设备的情况下,科技工作者只能手拿肩扛开展工作。“无路大家开,无房大家盖,照明点蜡烛,灶房搭席棚”就是当年最真实的写照。

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然而又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大家眼前,那就是饮水困难。荒芜的山坡上,别说是河流,就算是个水坑都难以寻觅。为了寻觅水源,科技人员跑遍了附近的沟沟壑壑,最终只能在高处修建蓄水池,然后靠水泵将水引入蓄水池,沉淀后作为科研人员的生活用水。水有了,但水质完全不达标,只能用于灌溉和洗漱,饮水做饭还要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拉水。

饮水问题直接关系到台站建设,经过慎重考虑,大家决定在修建蓄水池的基础上加挖一口深井。但满山的石头,挖井取水成为了天方夜谭。

科研人员在航天通信领域是首屈一指的专家,但对于挖井打水却是一窍不通。就在大家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当地村民帮了大忙。村支书找来了挖井师傅,在勘察过后,建议科研人员在山下打井,在山上挖蓄水池。

有了方案,挖井工作顺利展开,科研人员说干就干。白天有繁重的科研任务,那就晚上加班干;山上石头多,大型设备上不来,那就用铁钎一寸一寸地向下凿……1米、2米、3米……在连续奋战一个月后,两口水井顺利完工。

如今,40年过去了,吃水难已成为记忆,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艰苦创业的精神却被毫无保留的继承了下来。

“有了自来水之后,井就很少使用了,但我们还是坚持对它清理,并及时更换水源。这口井与我们点号的性质有些类似,我们都是处于备份,我们都是默默无闻,但如果真的派上用场,我们也不能掉链子。”王国云认真地说道。

1 2 3 4 5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