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湖北和武汉新增归零!阜外34号,盼你们早日归队!

来源:中国民兵 作者:姜兴华 发布:2020-03-20 11:08:57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18日0时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4例,新增死亡病例8例(湖北8例),新增疑似病例23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819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2人,重症病例减少308例。

截至18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7263例(其中重症病例231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0420例,累计死亡病例3245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928例,现有疑似病例105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8328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9144人。

湖北新增确诊病例0例(武汉0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95例(武汉733例),新增死亡病例8例(武汉6例),现有确诊病例6992例(武汉6744例),其中重症病例2274例(武汉222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7678例(武汉40765例),累计死亡病例3130例(武汉2496例),累计确诊病例67800例(武汉50005例)。新增疑似病例0例(武汉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武汉0例)。

18日0时至24时,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4例(北京21例,广东9例,上海2例,黑龙江1例,浙江1例)。截至3月18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89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07例:香港特别行政区192例(出院95例,死亡4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5例(出院10例),台湾地区100例(出院22例,死亡1例)。

终于!

湖北和武汉新增归零!

小编

也期盼着我的战友们

盼大家早日归队!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的前线记者

你们辛苦了

也许

他们手中的笔和镜头永远只会对着别人

没有时间也不愿讲自己的故事

但是

我们不应该不记住他们的故事

文 | 《军事记者》主编 姜兴华

《“身穿军装,我们不上谁上!“》,中国军网、学习军团等军队权威网络媒体转载《解放军报》刊发在一版的这篇通讯,引起积极反响,解放军支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舍生忘死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事迹,被网友称为"危难时刻显身手“。

能让受众见识军中白衣天使"身手“的,是一群同样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特别抗疫队员一一军事记者。

连日来,他们深入抗疫最前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把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敢打硬仗"的动人故事传播出去,让疫区人民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体会到解放是"定心石“,让国内外受众再一次看到中国军人在特殊战场上同样能打仗、打胜仗的勇气和力量。

真正决战,往往在看不见的地方展开。

抗疫前线是第一战场,宣传报道作为凝聚军心士气、鼓舞民众斗志、引导舆论走向、传递防疫知识的"第二战场“,与第一战场一样重要。

对军事记者来说,采编岗位就是战位,打赢"第二战场",必须始终把“忠诚“二字牢牢写在抗疫宣传报道战位上。

写好"忠诚"二字要绷紧打仗弦。军人天生为打仗,军事记者首先是战士,其次才是记者。

2003年防控非典疫情,军事记者来了;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军事记者来了;

2020年防控新型肺炎疫情,军事记者来了……

危险时刻,"军事记者来了",不是新闻,亦是新闻。

此次抗疫,从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到各军种媒体,军事记者和出征的医护人员一样一一“身穿军装,我不上谁上!“成了请战的最佳理由。

军事记者吕晓博,他的父亲也曾是一名军事记者,如今已经退休。知道儿子要前往武汉疫区,他来告别并叮嘱儿子:“别怕,好好干!”此时吕晓博不知道的是,在他前往武汉的同时,他的母亲乘坐的飞机刚刚落地北京。老人专门从新疆赶来与儿子团聚,却不想一场惊喜。

记者吕晓博、陈刚在火神山医院进行现场视频连线直播

就在新年的第一天擦肩而过。但吕晓博至今没后悔过。因为,他深知知自古忠孝难两全,此时前线急需医护人员,同样急需军事记者。正如有网友留言:

"这个特殊时刻,逆行的何止医护人员,防疫的第二战场一一新闻战场,新闻人亦逆行,并有人随时准备出征……到武汉去,到祖国最急需的地方去……"

写好"忠诚"二字,要有"豁出去“的勇气。我军从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开始,就有战地记者“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冒着枪林弹雨深入战场一线。

从反映百团大战等战斗场景的摄影记者徐肖冰,到采写记录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随军记者阎吾,再到拍摄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壮观场面的军事记者孟昭瑞……

他们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写出的一篇篇反映战况的报道,拍摄的一张张记录战争进程的照片,为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战争记忆,唤起人们对和平的珍视。

此次抗疫,军事记者都争先恐后深入到抗疫最前沿。

从《解放军报》记者进入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接管的汉口医院重症监护室,用镜头记录下医护人员《与看不见的“敌人”奋战》的画面,到中国军网记者跟随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西京医院重症医疗组7名医护人员前往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体验抗疫一线工作高强度》的亲历式报道等,再到新华社记者连续多日面对面采访诸多医护人员、踏访多处危险场写出的目击式报道《战武汉——解放军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直击》等等,都体现出了新时代的军事记者继承了从烽火硝烟战场中走来的老一辈新闻战士的优良传统和使命担当,在疫情这看不见的"敌人"面前,表现了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写好"忠诚"二字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全媒体时代,面对挑剔的受众,军事新闻要实现最有效传播,必须把强化互联网思维摆在首位,借“网”之优势,靠“特色军品”去扩大影响、融入网民,“找到这个时代的自我”。这既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更是军事记者职责使命使然。

此次抗疫宣传报道,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军事记者都有很强的融合意识。

无论是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还是广播记者、电视记者,都打破了本行的界限,从前期采访就考虑到如何实现多平台呈现,让全媒体特色更加凸显。

以中国军网和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的记者为例,在每次任务中主动设置议题,将采集的素材进行多次加工、多平台呈现,进而实现了大小屏联动,在新媒体空间形成影响力。

从微信公众号、微博到抖音,中国军网和《军事报道》都实现了多平台传播文字和视频影像等,不断延伸了平台,较好地吸引了受众、引导了社会舆论。

危难时刻见忠诚。疫情,虽然让人们在空间上保持了距离,但军事记者用忠诚推出的一个个冒着热气、充满激情的新闻产品,让亿万颗心却贴得更近了。

这正是军事记者的荣光,更是军事记者的使命所在。

今天,在记住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故事的同时,我们的记忆也应该留点给这些记录历史、书写壮举的军事记者。

也许,他们手中的笔和镜头永远只会对着别人,没有时间也不愿讲自己的故事,但是,我们不应该不记住他们的故事!

谢谢你们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报社记者高立英在火神山采访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报社记者孙兴维在新闻发布会上采访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报社记者王传顺在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科采访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报社记者王通化在火神山建设工地采访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副主任梁永春、记者周广跃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采访医护人员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记者樊斌在采访刚刚抵达武汉站的医疗队员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记者冷俊鹏在采访刚刚抵达武汉的军队援助武汉医疗队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记者李杰在疫区一线采访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记者刘中阳在采访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记者吕晓博、陈刚在火神山医院进行现场视频连线直播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记者孙利在汉口医院实地采访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记者王锐涛在武汉天河机场采访军队援助湖北医疗队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记者周广跃疫区救治一线采访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助理工程师董豫在疫情一线采访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军分社记者贾启龙在重症病房采访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军分社记者黎云准备进入疫区采访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时政部记者赖瑜鸿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病房采访。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网络部记者高辉在疫情严重的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采访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时政部范显海在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采访拍摄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综合协调办公室记者洪文军在一线采访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综合协调办公室主任徐双喜(右一)在火神山医院组织采访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网络部记者马嘉隆在火神山医院拍摄VR视频

谢谢你们

盼凯旋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