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篇:永恒的播火者
一个民族要跻身世界民族之林,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但把党的创新理论停留在书本上、深藏于高阁中,只能窒息它的蓬勃生命力。
多年来,全军一大批理论工作者、基层政治干部切实承担自己的使命、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在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官兵之间、与基层建设实践之间架起桥梁。
深秋的北京,红叶纷飞,正是踏秋赏叶的好时节。
但是,坐落在北京西山的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理论工作者们却异常繁忙。他们循着真理之路,下基层搞调研,进院校做演讲,伏案台著文章,用激情和热血点燃着真理之火,用忠诚和信仰播撒着“中国梦强军梦”的理论之光。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等党的创新理论日益深入人心之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记起许志功、方永刚、严高鸿、邵维正、金一南、公方彬、丁晓兵、李晓钰、朱毓姝、向南林,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群体、“红九连”“科学发展好九连”“红一连”“大功三连”等一大批活跃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第一线的理论工作者和学用创新理论的群体。同时,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基层政治干部,他们不在高深专精的专业前沿,却都有传播普及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望和才能,有着激荡起官兵信念和热情的力量,在天涯海角,在大漠边关,在座座军营,为了传播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笔耕不辍,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奋力前行。
近年来,全军大力培养军队政治干部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提高军队政治干部的信息化素养,推动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方式方法。大力开展政治干部学军事、学专业、练指挥活动,在操作使用训练中强技能,扎实抓好信息化装备的操作使用训练,狠抓学、练、用各个环节工作的落实,使其在战备训练实践中增长才干。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队伍,有了这支队伍精神品格的影响,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论怎么改革调整,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