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图说军史>>今日关注 >>正文
军报抗战特刊:穿破黑暗的胜利之光  (组图:)
作者:周鑫      来源:解放军报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6日07:33

    观史醒言

思想醒着的民族不会沉睡

■伍正华

资料图:不同版本的《论持久战》。

  一代伟人毛泽东定格在笔者头脑中的经典画面有两个:一个是作战地图前的点烟凝思,一个是灯下的奋笔疾书。

  1938年初,延安凤凰山麓的一孔普通的窑洞。为写作《论持久战》,毛泽东已经奋战了两天两夜。天刚擦黑,警卫员翟作军轻手轻脚走近毛泽东,想借点蜡烛之际,趁机劝主席歇歇,可毛泽东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纸笔。半夜时分,翟作军送来炊事员做好的饭菜,深情地说:“主席,您吃完饭,睡一会儿吧。”毛泽东说:“工作没有完,睡不着啊!”

  一句“睡不着”,饱含了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刻忧思和深远担当!8天9夜,5万余字的巨著诞生,成为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在“亡国论”“速胜论”甚嚣尘上之际,《论持久战》像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一下子驱散了天空的乌云,使广大军民增添了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勇气和力量。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慨:这哪里是窑洞,分明是孕育新中国的母腹!这哪里是蜡烛,分明是照亮抗战前程的思想火炬!

  “这个硕大无比的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事业,但是过了一阵,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打个哈欠,又朦胧地睡着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对中国“睡狮”的刻画入木三分,读之令人脊背发凉。为什么东方雄狮在近代二百余年一度沉睡?根子上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光辉理论的指引,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断头流血而不得。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直到“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历史无数次用血的事实证明,一个民族,只有思想上永远醒着,才不会昏昏欲睡!

  毛泽东对抗战“三个阶段”的准确预见,源于他对战争性质、世界大势、中日国情军情等的透彻了解。在延安窑洞里诞生的《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光辉著作,是深接地气的理论,是实事求是的理论,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自诩为彻底的布尔什维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王明,曾对《论持久战》不屑一顾,赋诗嘲讽:“四亿弗凭斗志衰,空谈持久力何来?一心坐待日苏战,阶段三分只遁牌。”结果呢,“山沟沟的马列主义”恰恰走出了山沟沟,指引全中国革命斗争甚至深刻地影响世界格局,而王明的歪诗却成了历史的笑柄!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头脑里总是装着一个国家和民族五百年以后的事情。没有清晰的大战略,就像航行在大海中的巨轮没有舵手,如何能闯过暗礁险滩,如何将一船人的命运交付远方?于今而言,中国梦强军梦,就是兴国强军的大战略,就是一个民族醒着的思想!

  (《解放军报》2015年08月06日 05版)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图片

左权之女讲述将军父亲的抗日传奇

军报大型主题专栏《抗日英雄谱》 放歌英雄

军歌嘹亮!军校学员唱响抗战歌曲

抗战记忆:穿越硝烟的镜头

抗战遗迹“穿越时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