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图说军史>>今日关注 >>正文
阅兵幕后珍闻:军服专家详解多地形迷彩服  (组图:)
作者:何文光      来源:中国军网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6日00:53

 

胜利日大阅兵时,多地形迷彩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呈现神奇的“变色”效果。图为呈现绿色效果。

  问:迷彩服的主要功能是伪装,多地形迷彩这么好的伪装效果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答:首先,多地形迷彩通过多色渐变的迷彩进行更加模拟自然的伪装。通过多种渐变色的互相穿插、泥点叠合以及浅色高光和暗色阴影的综合运用,多色渐变迷彩的色彩层次丰富,颜色逐渐发生变化,互相叠合,边缘轮廓也模糊了起来。其次,是利用视觉认知理论进行伪装。利用图案的三维视错、图底转换、颜色视错设计,使得多地形迷彩图案呈现出立体多层次、黄色和绿色在各自背景中出现对应色面积扩张、图案和底色互相转换的特点。这避免了以往迷彩图案的强烈色彩和轮廓对比导致的视觉注意,使得多地形迷彩十分自然。再次是通过平衡尺寸和空间混色进行伪装。最后是通过光谱反射率的分散性进行光谱伪装。以上伪装技术形成的综合效果是,当观察置于背景中的多地形迷彩时,多地形迷彩会使得人体外形轮廓模糊并融于周围环境,观察者即使发现了什么,也会觉得它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进行清楚辨认。

  问:阅兵亮相后,多地形迷彩让人耳目一新,“吸睛”效果明显,这里面肯定蕴含着科技人员的大量辛勤劳动,能否讲讲具体的研发过程?

  答:在单兵伪装理论研究方面,基于单兵战技术动作分析,项目组对丛林、荒漠、林地等典型背景的地面背景进行了大量观察及图片分析;对比分析全球20多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战地貌下的迷彩图案、特点及其发展历史。在迷彩图案设计方面,项目组的专家们奔赴多地采集典型作战背景下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作战背景下的相关地物波谱数据,建立了各主要颜色在可见光及近红外区的色度学指标。经过前后共三十多轮的反复绘制、评价、印花、修改等,最后确定了迷彩图案。在印花工艺方面,通过特殊手段降低了基布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满足近红外伪装需求。

  多地形迷彩的研制是团队合作的结果,项目组成员及合作单位均付出了大量努力。在研制过程中,施楣梧高工提出了将视觉认知理论用于迷彩伪装的想法;王焰工程师带着数十套我军和外军迷彩,到全国各地进行迷彩伪装效果评价;我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这几年来一直坚持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地点,采集各地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2013年,在国外访学期间,我对各国迷彩的发展历史、典型特征、颜色斑块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此外,多地形迷彩服的研制也得到了各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对北京联合大学滕雪梅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张学民教授一并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