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图片专题>>2014年 >>正文
雪域高原的凝重回声——驻藏空军部队发扬“甘巴拉精神”加强基层建设纪实
作者:袁道斌 刘应华 张大森 本报记者李守民      来源:空军报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4日10:24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当你面对山崖大声呼唤,霎时便有环绕的回音;

  人类的精神有一种效应:当高尚品德和行为产生感召力时,便会引起深远而广泛的共鸣。

  1994628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甘巴拉雷达站以“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在海拔5374米的高山上诞生的那种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的“甘巴拉精神”,便由此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驻藏空军某部党委带领官兵发扬“甘巴拉精神”,艰苦奋斗,基层建设有了长足进步,让人耳目一新。

  隆冬时节,世界屋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记者一行走进这雪域里的火热军营,倾听那山坳里的回声。

  

  雪域高原如同考场,要让官兵经得起严寒的考验,首先使他们心里装有明媚的春天

  这是一组驻藏空军部队组织新兵到甘巴拉阵地开展“第一课”教育的镜头:那天,当车行至距阵地3公里时,卡车抛锚在山坡拐弯处。此时,新战士们望着山顶的雷达天线,纷纷要求步行上山。一名叫刘瑞的山西籍新战士一个劲往前冲,可走出不到50米,就倒地起不来了。几名新战士赶上去,扶着他一步一步往山上赶。人们顶着8级寒风,经过2小时15分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5374米的雷达阵地。刘瑞感慨地说,这短短的山路使他领略了“生命禁区”的涵义,灵魂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驻藏空军某部党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广大指战员要在雪域高原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工作、战斗,就要不断发扬“巴拉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每到命名纪念日,他们都要掀起学习“甘巴拉精神”热潮;每到“三·五”期间,都要组织部分官兵上甘巴拉阵地开展“当一天甘巴拉人”的活动;每一次重要的教育,都要请甘巴拉人上课;每当新兵入伍、新干部进藏,都要安排他们参观甘巴拉荣誉室,给他们讲述甘巴拉人的故事,组织他们为甘巴拉人做一件好事。1995年以来,读甘巴拉书籍,讲甘巴拉人故事,唱甘巴拉歌曲,像甘巴拉人那样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已经成为广大官兵的自觉行动。

  一次,某雷达站站长黄立安带领战备值班人员换班时,遇到了藏东地区连降大雪,地面积雪达2尺多厚。49日,换班的大卡车载着16名官兵和物资、器材,从早晨6点钟出发,当到了距阵地2公里处,厚达l米的积雪淹没了前进的道路,汽车已无法前行,而换班必须在10日前完成。黄立安带领15名官兵挖雪开道。海拔4500米的雪山,寒风刺骨,官兵们在雪地里奋战了9个小时,有的患了雪盲,有的因疲劳而晕倒,5名战士的双手囚刨雪已经血肉模糊,但他们终于在10日凌晨2点开通了一条雪道,完成交接班任务。黄立安说,当时所有人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完全是精神和意志在起作用。

  在空军驻藏部队,广大官兵用“甘巴拉精神”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驻藏空军部队团以上领导干部中,有12名在藏工作20年以上,有的一入伍就在西藏,如今仍然无怨无悔地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的连个固定的家都没有,长期带着老婆孩子“打游击”。部队长黄鹤成是一名飞行干部,进藏3年多,经常深入部队抓工作。政治委员于曙光、两次进藏工作,先后20次上甘巴拉检查指导工作。副部队长杜建望长期在四川藏区工作,一次抢修雷达中得了雪盲,留下了后遗症,1995年进藏工作后,强烈的高原紫外线又一次导致他眼睛玻璃体浑浊不得不住院治疗。副部队长张文侠在藏工作已26年,是空军驻藏部队在西藏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虽然体弱多病,但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干好工作。他说,只要组织需要,自己在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甘巴拉雷达站,排长吕家宝、技师徐兴刚、田源,他们3位都是在甘巴拉当兵后,分别考取空军雷达学院,毕业时三人又分别申请回到了甘巴拉雷达站,现已成为站里的技术骨干。他们说,自己是甘巴拉培养成长起来的,只有回到甘巴拉,心里才踏实,才无愧于甘巴拉人。

  

  没有不开冻的雪山,只要有勇气改造环境,就能在冰封的土壤里把根深深埋下

  在甘巴拉休整点,我们看到了他们3年前开垦的菜地,两个温室一年四季有蔬菜,保证了全站的自给;保温猪圈现有8头肥猪,今年已出栏13头,他们做到了每月和重大节日保证杀一头猪;营院里,他们自己动手建起两个花池,两块草坪,一个水泥篮球场。甘巴拉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造了一个美好的家园。

  当我们再次登上甘巴拉这座海拔5374米的英雄雷达站时,气温已是摄氏零下20度,我们穿上大衣一下车便冻得瑟瑟发抖。官兵们赶紧把我们让进房间。这是一幢新建的永久性住房,保温性能极佳,我们的身子一下子就暖和了许多。学习室里有两个书柜,500余册图书,有一台先进的制氧机,凡是上阵地的人,只要有高山反应,随时都可以吸到氧气。阵地上架着卫星天线,打开电视机,五彩缤纷的节目就在你眼前。官兵们高兴地告诉我们说,甘巴拉近两年的变化可大了,除了以上这些,阵地上永远告别了吃菜难、吃水难、取暖难、洗澡难的历史。

  其实,甘巴拉最大的变化是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全站13名干部都是近几年从军队大专院校申请上甘巴拉的,雷达技师肖成华是空军雷达学院毕业的本科生,他对老甘巴拉人的“甘愿吃苦”有新的认识。他说:“甘愿吃苦精神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要不断把它发扬光大。但我们决不能在甘巴拉等苦吃,把吃苦当目的。我们要把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改造甘巴拉的恶劣自然环境,让未来的甘巴拉人少吃苦。”

  驻藏空军某部党委注意引导官兵学习甘巴拉人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创业精神,去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西藏高原素有“三大、三少、三差”之说,即风大、沙大、昼夜温差太;地少、水少、氧气少;土差、路差、依托条件差。这给部队发展农副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驻藏部队党委号召官兵“每人一把土,建造一分田。”从部队长、政委到每一个常委带头开荒种地,每人整理出两分地。广大官兵在领导的带动下,一锹一锹开垦荒地,一点一点挖土施肥,在乱石成堆的不毛之地开了大田菜地323亩,先后建成了45个塑料大棚,77个温室,4个生产基地,770平方米养鸡场地,237间保温猪圈,使生产能力达到年产菜170余万斤,产蛋4000斤左右。所有大田菜地基本达到了园田化标准。

  驻守雅鲁藏布江江心岛的某红旗导航台,3名官兵为了在岛上种菜,不论谁出岛办事、休假,上岛时都要带上一挎包泥土,日积月累,他们在江心小岛开出了13块小菜地,还修建了一个20平方米的温室,吃上了自己种的蔬菜。

  我们了解到,在甘巴拉精神的激励下,官兵们通过5年的艰苦创业,所有雷达阵地结束了一代代雪山雷达兵述说不完的关于吃水、洗澡、取暖、吃菜难的历史。整个部队实现了人均两分地、5平方米的温室和3人一头猪的目标;所有连队有一个好菜园,一个好猪圈;肉菜自给率达80%以上,结束了长年吃脱水菜的历史;所有连队实现中、晚餐保证“四菜一汤”,生产费、伙食费实现了双节余。谈到生活环境的改善,有的同志说:优越的生活条件为官兵扎根高原提供了丰厚土壤,现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典型的引路作用如同“雪团效应”,雪团越滚越大,先进群体越来越多

  空军驻藏部队基层连队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海拔高,条件艰苦。所有雷达阵地平均海拔4900米,其艰苦程度和缺氧程度都居世界之最。然而,他们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用一流的工作标准和成绩赢得了荣誉。驻藏某部党委感到,甘巴拉人那种“海拔高、工作标准更高”的精神应该成为所有连队学习的榜样。

  甘巴拉雷达站被命名以后,他们召开庆祝大会,大造声势,宣扬甘巴拉精神,要求全体官兵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军委和空军党委的命令;每年“三五”期间,他们都要组织出席学雷锋、学英模的先进集体代表向所有基层连队发出:“学习甘巴拉,争创先进连队”的倡议;每年集训基层主官,他们都要让甘巴拉的干部谈建设连队的经验。与此同时,驻藏某部从甘巴拉命名之日起,就与他们挂钩,注意对他们进行培养提高,使他们不断创造新的经验。雷达某团对新任主官上的第一课就是让他们到甘巴拉观摩,学习连队建设的经验;他们还注意发挥甘巴拉干部的骨干作用,把其他连队表现较好的排级干部调到甘巴拉任职,让他们在那里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提高后,再调到其它连队任主官。5年来,甘巴拉雷达站共有18名干部被选送到其他连队任职。

  雷达某团战勤连,是一个长期不沾先进边的连队,管理混乱,伙食费超支上万元,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1994年下半年,团党委下决心对连队主官进行调整,把在甘巴拉雷达站住过副指导员的郝新礼调到该连任指导员。郝指导员上任没几天就碰到了一件事:那天,警铃拉响时外边正下着大雨,值班官兵站在屋檐下互相观望,郝新礼二话没说,顶着大雨第一个站到了操场上,官兵一看,没话可说,赶快跟了上来,跑步进入值班岗位。郝指导员在事后讲评中严肃地说:“警报就是命令,耽误战备值班,就是贻误战机,这种情况别说下雨,就是下刀子我们也得上。学甘巴拉学什么?就是学他们的那种恪尽职守,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这件事给连队官兵的震动很大。两位主官及时抓住这次契机,在连队开展“学习甘巴拉,整顿连队作风”的活动,组织班长和干部到甘巴拉雷达站参观学习,把甘巴拉一日生活制度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带回连队。通过半年的整顿和治理,这个连队的面貌发生了变化,1995年连队跨人先进行列,并连续3年保持先进。

  在某部汽车连采访时,指导员向贵明说,学习甘巴拉,关键在于联系实际。这个汽车连曾因为班子不团结、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差,一度跌入低谷。1996年底,他们组织党员干部到甘巴拉雷达站“取经”,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照镜子”活动:全连与甘巴拉人照镜子,群众给党员照镜子,党员给支委成员照镜子。与此同时,连队干部还坚持每半年述职一次,将述职报告发给各班、排,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强了,连队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97年,这个5年未沾先进边的连队终于跨人了先进行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驻藏空军部队把甘巴拉作为一面旗帜,促进了部队基层全面建设。5年来,共有14个长期不沾先进边的后进连队一跃成为先进,有17个过去一般的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基层建设出现了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可喜局面。 

  (空军报199915日第二版)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图片

“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命名20周年之际新老甘巴拉人再相逢

好主官刘世国、陶宏20年后重聚甘巴拉

新兵杨雄:我是新一代的甘巴拉人

服役最长的老甘巴拉人王胜全

用相机记录英雄甘巴拉人——军旅著名摄影家张雷将海鸥数码相机送上甘巴拉雷达站

英雄永在!向“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牺牲烈士敬礼

凝望“神山”甘巴拉——成都军区空军“五级”主官培训剪影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