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银元大作用 红军用手中的银元都做了什么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孙成智 发布:2016-09-23 19:20:25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银元在1930年前后的购买力

民国时代的货币体系很杂乱,有银元、毫洋、铜钱、元宝等金属货币,还有各种银行、个省发的纸质券、票、币等。其中,银元有印着袁世凯头像的银元“袁大头”,印着孙中山头像的银元“孙大头’,印着老鹰和蛇的墨西哥银元“鹰洋”、印着不列颠女神的英国银元“站洋”,写着“光绪元宝”字样的清末银元“龙洋”,还有各军阀发行的地方银元。尽管当时的货币很繁杂,但像“袁大头”、“孙大头”、“龙洋”、“鹰洋”、“站洋”等银元,还是作为硬通货,被全国所认可,购买力并没有发生剧烈的变动,至始至终都是很“值钱”的货币。

我们看一下一块大洋在民国1930年前后的购买力:香港名医陈存仁回忆录《银元时代生活史》中曾提到,1929年他独立行医时在上海生活的细节:“那时米价,每担是四元左右,小家庭一夫一妻的话,每月三四斗就够了,子女多的人家,一个月也不过吃一担米而已,所以银元的地位还是相当稳定。” 民国18年,政府开始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克一市斤改为500克一市斤,但仍沿用十六两为一斤、十钱为一两的进制。陈存仁医生谈到的担(也称石)是旧担还是新担不得而知(每旧石为160旧斤,为现在178斤,1市石为现在的160斤),但是,他的记录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大约一个银元在上海可以购买40至45斤左右的普通大米。

银元购买力随着地域不同,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基本表现是大城市高于一般城乡,南方高于北方,繁华地域高于偏远地域。就当是情况看,上海和广州是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城市,银元的购买力相对较低,也就是大家通常讲的“钱不抗花”。同时,随着时间增长,每过几年可能就会有些贬值。

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谢扶民在《苗山一夜》一文中写道:“他们听说部队需要的是粮食,就都把粮食拿出来卖。我们按六块大洋一百斤购买……有的单位不愿意要,一来是因为(糯)米太好花钱多……”。当时的斤应该用的是旧斤,100斤相当于现在的120斤,在偏远山区,一个银元购买20斤的糯米,确实不划算,难怪“有的单位不愿要”。由于红军在执行买卖公平时,要求红军只允许买和不买,不允许和群众讨价还价,所以有时候,买东西的价格会贵一些。

据杨成武将军回忆,当时长征红军到达哈达铺时,红军总部提出了“要吃得好”的口号,并给每人发大洋1块用于改善伙食,当时哈达铺的物价较低,5块大洋能买到一头一百多斤重的肥猪,1只肥羊只值2块大洋,1块大洋能买5只鸡,1毛钱能买到10个鸡蛋。

1 2 3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