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90年|硝烟散去,瞬间变为永恒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骆飞 发布:2017-08-01 10:37:56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在战争年代里,一大批摄影工作者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明确的为赢得战争胜利服务的目的,本着“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宗旨,深入第一线,与战士们并肩战斗,利用简陋的摄影器材,不失时机地抓住了有意义的瞬间,有目的地选择了有震撼力的画面,有系统地拍摄了许多至今仍令人赞叹的军旅纪实摄影作品。

像石少华的《地雷战》、吴印咸的《白求恩大夫》、王纯德的《公主屯阵地上》、杜海振的《登上新保安城头》、高帆的《攻击北流寺日军》、袁克忠的《夜攻单县》、郝世保的《淮海战场一角》等来自战火硝烟中的佳作,一直以来都作为纪实摄影的典范,珍藏在军旅摄影的史册之中。

《白求恩大夫》 吴印咸摄

《地雷战》石少华摄

《过冰河》孟庆彪摄

《淮海战场一角》郝世保摄

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战争和历次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解放军的摄影者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优势,而且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强悍,把保家卫国战争表现得淋漓剔透。

《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是杨振亚的作品。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声讨和谴责。我国政府严正声明,指出美帝的侵略行径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坐视不管、置之不理。此时,杨振亚在解放军画报社任摄影记者,10月下旬随总政文化部工作组去驻安东(今丹东)的部队采访。安东位于鸭绿江畔,和对岸朝鲜的新义州隔水相望。美军占领平壤后,继续向北推进,直逼中朝边界,形势日趋紧张,安东已处于临战状态。杨振亚回忆当时的情景说:“11月8日,数十架美军重型轰炸机向新义州扑来,一批一批轮番轰炸,整座城市顿时陷入硝烟火海之中。我高炮部队向飞越我领空的敌机猛烈开火,朵朵白烟在蓝天飘散。我带着照相机径直向江边跑去。路上不见行人,只有军车不时呼啸而过。我沿江前行,遥望对岸的新义州在大火中燃烧,滚滚浓烟遮天蔽日,在江中投下浓重的阴影。这时我发现有两位边防战士,正操枪站在掩体中警惕地注视对岸,好像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我心头不由一动,眼前的情景,不就是我这几天在心中反复出现的念头吗?战火正向我国蔓延,我们不能置之不理!眼前这一切,是多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画面啊!我激动地按下快门,记录下这历史的一瞬。照片在《人民日报》和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对当时我国正在掀起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杨振亚摄

还有,如高亚雄的《上甘岭战役》、李晞的《一把炒面一口雪》、白振武的《侵略者的下场》、王述新的《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等,都带着浓浓的火药味,以见证者的直率和真诚直逼人心

《侵略者的下场》白振武摄

西沙海战,时为守备十团宣传股摄影员的叶用才随部队行动,拍摄了守备十团四连指战员乘坐舢舨向甘泉岛发起攻击、入侵之敌在我军猛烈攻击下举手投降、黎族战士吕亚仁活捉敌军指挥官、十团医务人员给受伤的战俘包扎救治等珍贵照片

入侵之敌在我军猛烈攻击下举手投降 叶用才摄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发生在1969年。解放军报社摄影记者李书良从战斗开始一直到战斗结束,冒着苏军坦克、炮兵的炮火轰击,步兵的枪弹突击,拍摄了《苏军炮击我珍宝岛》《苏军入侵珍宝岛被我击毁的T62坦克》《交还苏军入侵者的尸体》等一批战地纪实照片,真实记录了苏军入侵我国领土和我军自卫反击取得战斗胜利

我军奋起还击 李书良摄

特别是发生在改革开放年代的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解放军的摄影者再一次彰显实力。与过去相比,出现在新的战场上的摄影者,不论政治思想水平,还是文化修养,都不同以往,新的知识结构为每一位摄影者提供了在广阔舞台纵横驰骋的能量与素质。特别是对传统观念的吸收与挑战,对中外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得他们能较自觉地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叉点上理解生活,捕捉瞬间。同样面对战争,他们看到的已不再仅仅是雷鸣弹啸、堵枪眼趟地雷,他们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方法及深度与过去相比明显不同,他们选择场景、捕捉瞬间的角度与本领也有新的变化。他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将激情与思考融于一体,将主体意识与客观纪实集于一身,在纪录历史的同时速写了自己,在艺术的瞬间也融进了瞬间的艺术。李前光的《决胜者》、范钦尧的《战地小兵》、孙振宇的《向妈妈报捷》、武治义的《战地小花》,把实实在在的思考凝聚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之中,或用夸张强化的摄影语言,着力刻划与死神打交道的当代军人山一般的雕塑,或用朴素无华的手法,刻画出了天真可爱又不失军人威严的活生生的士兵形象

《决胜者》李前光摄

我们可以一口气列举出许许多多至今仍令人难以忘怀的军旅纪实摄影佳作,其中有寓情于景、透过残酷战争而创造诗一般意境的《大炮伴我到天明》(林庭松摄)、《老山的早晨》(高伯海摄)、《静悄悄》(鲁晓明摄);有质朴亲切、情感浓烈的《出征途中》(李友誠摄)、《在爱的海洋里》(杨桂生摄)、《战友情深》(周明清摄)、《女大学生与伤员》(王建民摄);有直面生死、情景交融、在瞬间展开想象翅膀的《血染的风采》(刘铁生摄)、《泪飞顿作倾盆雨》(骆飞摄)、《他从硝烟中走来》(线云强摄);有表现战士微妙心态的《战地小花》(武怡义摄)、《猫耳洞的烛光》(黄旌整摄);有直接楔入战争的《直捣谅山南市区》(李永安摄)、《弹片》(柳军摄)、《穿越生死线》(乔天富摄)、《穿越丛林》(贾明祖摄)、《搜剿》(陈刚摄)等。也许战争摄影最容易显示军事摄影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当一大批取材于战地的作品带着崭新气息和勃勃生机闯进人们视野的时候,人们听到了硝烟中腾起的隆隆炮声,也听到了令人振奋的解放军摄影的滚滚春雷

《大炮伴我到天明》林庭松摄

《出征途中》李友诚摄

《他从硝烟中走来》线云强摄

《泪飞顿作倾盆雨》骆飞摄

责任编辑:宣琦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