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祭奠牺牲在边防的解放军报记者杨学泉同志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军事图片中心 作者:本网通讯员 宋伟强 焦忠诚 发布:2014-04-03 09:29:32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清明前夕,解放军报社的记者们赶赴内蒙古阿拉善戈壁,与戍边官兵们一起,祭奠21年前牺牲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戈壁边陲的军报记者杨学泉同志,并举行边防官兵为杨学泉专立的纪念碑揭碑仪式。本网通讯员 焦忠诚
 

  “甲午岁清明,边关春意浓;大漠云低垂,哀思寄英灵。”清明节前夕,解放军报社领导一行、内蒙古军区领导及边防官兵代表,在解放军报社记者杨学泉同志牺牲21周年之际,由解放军报社、内蒙古军区政治部和阿拉善军分区共同修建的杨学泉同志牺牲地纪念碑竣工落成。4月2日,揭碑仪式在内蒙古阿拉善大漠戈壁隆重举行。

  杨学泉是江苏武进人,1978年调入解放军报社工作,历任记者、记者站站长、记者部内勤组长等职,曾参与报道了中国运载火箭发射、潜射导弹升空、边境自卫作战等重大军事事件。1993年5月4日,杨学泉深入内蒙古阿拉善军分区边防一线采访时,途中突遇车祸,不幸以身殉职,永远地倒在了他所热爱的军事新闻事业岗位上,牺牲时年仅44岁。

  解放军报社李博副社长、内蒙古军区政治部高红光主任、杨学泉夫人徐英女士、阿拉善军分区领导和机关干部、阿拉善戍边官兵代表、驻地党政领导和民族群众近百人参加了揭碑仪式。李副社长、高主任、徐女士、阿拉善军分区王永华政委共同为纪念碑揭碑。

  仪式上,李博副社长发表了追忆讲话,缅怀杨学泉同志爱边防、走边防、讴歌边防,直至把生命献给边防的感人事迹,追思和学习他为了党的军事新闻事业和部队建设勇于牺牲奉献的优秀品质、高尚人格。他指出:杨学泉同志是用忠诚践行“军报精神”的突出代表,他用生命诠释了作为一名军事记者的职业追求,为“军报记者”这块金字招牌注入了新的内涵,增添了新的光彩,军报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军事记者感到惋惜,更为拥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战友而感到骄傲。李副社长对内蒙古军区、阿拉善军分区长期以来对军报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驻守在大漠戈壁的阿拉善戍边官兵致以崇高敬意。李副社长强调,对军报人而言,纪念碑的落成,重在纪念,贵在传承:优秀军事记者必须“接地气”,优质新闻资源永远在路上。广大军报记者一定要接过杨学泉同志手中的笔,继承杨学泉同志的遗志,弘扬杨学泉同志的崇高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聚焦强军梦,深化“走转改”,自觉肩负起新时期军事记者的神圣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李副社长表示,广大军报记者一定要接过杨学泉同志手中的笔,继承杨学泉同志的遗志,弘扬杨学泉同志的崇高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聚焦强军梦,深化“走转改”,自觉肩负起新时期军事记者的神圣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

  阿拉善军分区李德海司令员作了深情致辞。他讲到:杨学泉同志是我军记者行列中的杰出代表、优秀典范,是阿拉善军分区建设发展的大功臣,是大漠边关艰苦环境的见证者,更是新时期边防部队发展进步的贡献者,他用鲜血、汗水、智慧、关爱凝聚成的边关情怀,至今仍被戍边官兵不朽传颂。“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对戍边官兵的无私关怀”是他用生命留下的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李司令员表示,如今杨学泉同志所付出的艰辛换来了边防部队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路好了、电通了、楼盖了、水净了,广大戍边官兵始终感谢他的付出,永远都不会忘记他的贡献。我们将遵照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把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转化为戍边卫国的实际行动,大力继承和发扬“北疆卫士”精神,把阿拉善的漫长边境线守卫建设成为让祖国和人民放心的钢铁长城。

  在庄严低沉的哀乐声中,出席揭碑仪式的首长和来宾、北京军区联勤部海力斯部长、阿拉善戍边官兵代表、驻地群众分别瞻仰纪念碑,敬献了花圈、花篮,并向杨学泉同志鞠躬、默哀,以缅怀烈士、告慰英灵,继承遗志、激励前行。

  生如夏花灿烂,去如秋叶静美。学泉慢走,学泉安息,学泉同志永垂不朽!(本网通讯员 宋伟强

1 2 3 4 5

责任编辑:王李宇薇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