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红军的嘱托|薛中天:百次战斗五次负伤 军人本色依旧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杨帆 伍行健 发布:2019-12-23 08:46:47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99岁的薛中天的嘱托:“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有才干,年轻人不仅要关心国家发展,还要将自己的一身武艺放到国家建设上来,要团结群众,团结才能发展,发展才有希望。”

撰文/中国军网记者 杨帆

摄影/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视频/中国军网八一电视记者 范逸婕 于恺舟

出品/中国军网 腾讯新闻 中国人的一天

 

进入薛中天家里的时候,记者瞬间就被一种别致和幽雅的氛围感染了。

那是一间并不太大的客厅,餐桌上一束刚插上的菊花还带着晨间的露水,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也是淡淡的色彩,沙发后面一个大型的寿字红的很耀眼但却并不突兀,反而更添了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

餐桌上的菊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99岁的薛中天确实是配得上这个寿字的。

薛中天从卧室出来的时候,穿了一身老式的绿色军装,勋章沉甸甸地挂在胸前,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老人的个头不高,头发已经全白并且稀疏,脸上的斑点清晰可见,昭示着岁月留下的风霜,但是曾经战斗英雄的气质仍旧能瞥见一二。

薛中天穿了一身老式的绿色军装,勋章沉甸甸地挂在胸前。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薛中天的听力退化了很多,哪怕是记者在耳边很大声地说话也听不太清,只能依靠老人的女儿拿着提词器在旁边辅助着采访。或许是平时很少这么正式地面对镜头,薛中天表现地有点紧张,甚至一度说不出话来。但是当记者让他讲讲参加革命的事情,他的神经一下被激活了。

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历史碎片,就这样又被拼了起来。

采访间隙,薛中天的女儿端水给他喝。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一)

薛中天出生在山西省万荣县四望村,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家境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饭都吃不饱的条件下,9岁的薛中天从学校辍学来到县城一家银匠店当起了学徒工。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旧式银匠店的小徒工是什么境遇呢?薛中天说,他每天只能睡三五个小时,老板稍不如意就用鞋底打、鞭子抽。他身上的皮肤从来没有一处是完全好的,总是旧伤未好,新伤又来。可是为了生存,这样的日子他忍了6年。

薛中天回忆当学徒工时的经历。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受折磨的日子有如炼狱一般,给黑暗中的薛中天照亮了一点微光的是隔壁裁缝店的的一个师傅。“他对我很好,也很有文化。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也是陕西人。我受了欺负他会安慰我,告诉我摆脱这种不公平就必须要革命。”那时候的薛中天并不明白什么是革命。他最后一次见到那个师傅是在大街上,被游街示众,也是那个时候才知道师傅是一名地下党。薛中天说,在押赴刑场的路上,师傅一直在高呼共产党万岁!那种不怕死的凛然之气深深震撼了他,共产党三个字也是那时候印在了他心里。

那年,他15岁。

(二)

1937年6月,薛中天正式加入革命队伍。此后参加了百团大战、5次反扫荡和晋南、临汾、晋中、太原、上党等大小战役,经历战斗近百次,五次负伤,其中上党战役中的一次负伤让他差点丢了性命。

上党战役是解放区军民在抗战胜利后,为保卫胜利果实进行的第一次大的自卫反击战。

薛中天讲述上党战役中头部负伤时的情景。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薛中天率领青城游击大队一连和四连进入到沁县以北地区,截击由长治向浮山逃跑之敌。在完成截击任务后,他又和大队长罗志友出击于浮山与翼城之间。就是在这场战斗中,薛中天正带领战士冲上小山头,突然感觉右侧太阳穴被猛击了一下,瞬间失去了意识。战友发现他的时候,看到距他右侧太阳穴下仅2厘米的地方有个弹孔,脑浆和着鲜血把半边脸都染红了。当薛中天苏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在战地医院整整昏迷了17天。“他们以为我活不了了,都准备好把我埋了,没想到我又醒了。”薛中天回忆说,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告诉我妈妈,我还活着呢!”可能是想到了母亲,也可能是过去的经历触到了老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刚才还神采奕奕讲战斗经历的薛中天一下子就哽咽了,那布满沟壑的脸上几滴泪流了下来。

沉默了几分钟,薛中天用手揉了揉眼睛继续说着。因为子弹打断了一条大的淋巴管,淋巴液不断外流,导致伤口7个月仍没有愈合。不过最不可思议的是,薛中天坚持没有用麻药,他说他还要去前线。

(三)

新中国成立后,薛中天任西南军政大学西康分校二大队大队长。1951年调入刘伯承任院长的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毕业分配的时候,学校要求一部分学员留下来当教员。薛中天认为自己文化水平比较低就是能打仗,肯定能回到作战部队。谁知刘伯承亲自点了他的名说:“你懂炮兵,无论如何要留下来教学。”

就这样,薛中天被分配到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炮兵教研室任主任教员。1958年总高撤销,他又被分配到南京军事学院二部炮兵教研室任主任。其间,他编写了在现代化条件下炮兵运用教材,还多次参加了在现代化条件下作战的实弹实兵演习。

“我父亲学习好,特别聪明。”在薛中天的三女儿看来,他是个不仅聪明还特别爱动脑筋的人,她觉得正是这样的原因父亲才能一直留在军事学院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他是个沉得住气的人。

薛中天早年的全家福(家属提供)。

薛中天夫妇和五个女儿的合影(家属提供)。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薛中天有5个女儿,三女儿今年也65岁了。打仗很硬,内心却很柔软。这是薛中天的女儿眼中的父亲。平时工作忙,薛中天在家的时间并不多,难得在家的时候话也很少,但对女儿的爱都被孩子们记在心里。“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吃的用的都不够,他又不愿给单位添麻烦,都是把自己的那份紧着家里吃。”跟中国其他父亲一样,薛中天很严厉,也不会表达,他的爱都在行动里。

薛中天的三女儿介绍父亲的经历。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父亲这一辈子很不容易!”虽然五次负伤还差点丢了性命,但薛中天很少会在家人面前提,伤心的事不提,遇到的困难也不提,只是默默地撑起一个家。薛阿姨说着不自觉地看向旁边的父亲,就那样看着,大概有两分钟。当她转过头来眼神触到记者的时候,她的眼眶湿润了。

(四)

离休之后的薛中天上起了老年大学,不光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他觉得不学习就会退步。对自己,他严格要求了一辈子。学习之外,他还是一个养花爱好者。

薛中天的房子后面有一小块空地,除了种一些日常的蔬菜,大面积已经成了薛中天的花园。菊花、兰花、还有一盆景观盆栽银杏。

这个季节还未到花期,花房里的兰花都还沉睡着。99岁的薛中天已经没有精力再去打理,现在都是薛阿姨在侍弄着。薛阿姨说薛中天最喜欢的就是兰花。

薛中天养的兰花。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兰花幽香清远,一枝在室,满屋飘香。“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孔子家语》如是说。所以兰花常常被国人视为圣洁的化身,象征着完美人格。画家取兰泼墨以寓志,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淡淡的兰花,让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墨客迷恋。

仔细想想,薛中天跟这兰花又何其相像。少小时当徒工吃尽苦头,未成年就加入红军,戎马半生,死里逃生,不管经历多少磨难,始终未改军人本色,尽管年近100,依然宁静淡泊,风骨卓然。

薛中天坚持读书看报,了解时事。中国军网记者 伍行健 摄

“你们年轻人要关心国家建设,要团结群众,团结才能发展。”薛中天说出了对年轻人的期望。实际上,说到国家发展,说到年轻人,薛中天很高兴,一直在笑,“现在的年轻人真行哦,当时的我赶不上。”老人觉得很欣慰,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

采访当天阳光很好,薛中天花园中的菊花开的正艳,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老人的脸上,留下点点光斑。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历史与现实交融最美的画面。时间,总是会以某种方式给人力量与启迪。一代人在老去,一代人在成长,中国的未来一定会就这样在一代代人的更替中越来越好,就像老人期待的那样。

拼版照片:薛中天参军25年纪念照(左),薛中天说出对年轻一代的嘱托(右)。

薛中天在原成都军区装备部时检查装备的照片(家属提供)。

薛中天(右)在原成都军区装备部时检查装备的照片(家属提供)。

薛中天和重孙合影(家属提供)。

【人物简介】薛中天,1920年出生于山西万荣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6岁参加工人运动,1937年6月参加革命。薛老经历了“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上党战役”等大小战斗一百多次,共负伤5次,伤势最重的一次便是在“上党战役”中,薛老在带领部队冲锋时,头部不幸被敌人子弹打中,当即不省人事,后被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才幸免于难。薛中天现居江苏南京。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