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图说军史>>今日关注 >>正文
特别策划:辛亥革命前中国的军事状况
来源:国防部网      作者:杜汶纹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8日17:44


清末新军。


  【清末新军】
  1894年12月,清政府督练军务处委任胡燏棻主练新军——定武军,先在马厂后迁至小站,由德国人汉纳根担任教官。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胡燏棻把由天津、山东、河南等地招募来的士兵变成十营,分为步、炮、骑、工四兵种,其中步兵3000人,炮兵1000人,骑兵250人,工兵500人,共4750人。胡燏棻的定武军虽然枪械较先进,其编制仍然与淮军没有什么差别。差不多同时两江总督张之洞也在南方开始编练自强军,定武军和自强军是清政府编练新军之始,也是后来袁世凯在小站“新建陆军”的先声。1895年底,清政府将胡燏棻调为芦汉铁路督办,换更有练兵经验的袁世凯接练定武军。袁世凯接任后先拟定了《练兵要则十三条》、《新建陆军营制饷章》、《募订洋员合同》等文件,接任后将定武军改名“新建陆军”,在定武军的基础上加募马步各队两千多人,编成新军7000人。

  袁世凯的新军虽然编制名称与淮军相似,但实际上已经与西方军队的师、旅、团、营、连、排相吻合。新军总部下设督练处、教习处、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转运局、侦探局。步兵分左右两翼,每翼分两统,每统分两营,每营分四队,每队分三哨,每哨分六棚。骑兵和炮兵的阶级相同,只是统辖的数目不同。工兵营的专业分工较细,包括桥梁队、地垒队、雷电队、修械队、测绘队、电报队等。兵种的增加,特别是工兵的出现是现代军队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军的装备一改淮军、湘军武器庞杂的现象,实现了制式化,枪械一律改用奥国八厘米口径曼利夏步枪、马枪、六响左轮手枪、格鲁森快炮,军官配挂刀。其他装备还有冬夏制服、军帽、战靴、手套、雨衣、雨帽、洋毯、背包、水壶、短锨、脚钯、提灯、铜哨、时表、双筒望远镜、指南针、帆布帐篷、洋鼓、洋号等等。装备的制式化提高了后勤供应的效率,装备的完备也极大地提高了单兵的战斗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彻底采用德国的操法,聘用德国教官操练,按照《募订洋员合同》聘用的德国教官至少有八位:参赞营务兼教练事宜巴森斯、德文教习莫兴礼、操场基本训练教习伯罗恩、骑兵教习曼德、炮兵教习祁开芬、德文官弁学堂总教习魏贝尔曼、操场稽查武员施必士、号兵总教习高士达。

  与淮军练兵不练将做法不同的是注重训练下级军官,新建陆军设立了讲武堂,规定在日常出操训练同时硬性安排轮训哨官。新式枪炮的装备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也提高了对底层战斗单位的战术要求,哨官掌管一百人左右,相当于连或排的单位,对这一层军官的训练强化了对过去松散的基层组织的控制。新建陆军的操练基本上由下级军官组织,使新的战术能够得到彻底贯彻。从讲武堂到将弁学堂的设立,新建陆军建立了军校传统,影响深远。新建陆军从技能到野战都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并且建立了严格的军纪和管理制度。经费由国家筹措,体现了军队国家化的趋势。军装、军礼、军乐都有了开创性的改革。1898年,袁世凯组织编写了《新建陆军兵略录存》,详细记录了小站练兵的规章、操法、演习等的实践以及指导思想。

  1901年,清政府废除了武科举制度,下决心重建一支由中央控制的军队。第二年,袁世凯被任命为参与政务大臣、练兵大臣,以武卫右军为基础在保定着手编练北洋常备军。他修订了《募练新军章程》,实行征兵制度,把军队分为现役和预备役,具有一定的义务兵性质。他还延聘了一大批日本军官作为教练,转而模仿日本的练兵经验。

  新军的编练完全按照小站练兵的模式进行,并且改定了新三等九级的军官制度,还制定了“陆军行营礼节”章程,废除了原来的跪拜礼节,这样就使小站练兵时的形式与内容都推广到整个新军。

  在后期的新军编练中,袁世凯被逐渐削减兵权,最终被开缺回籍。到1911年底,清政府建军三十六镇的计划只完成了十四镇。清末编练新军的目的之一是实现军队国家化,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这个目标没有实现,相反这支军队一部分成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后来大部分成了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争权夺利的筹码。

  中国陆军转型经历了整个晚清时代,从小站练兵到清亡期间,新军的编练基本上完成了从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军队的转型。

 

  相关阅读:清末新军何时实行西方式的军衔制?


              

(编辑:杜汶纹)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