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图说军史>>今日关注 >>正文
特别策划:辛亥革命前中国的军事状况
来源:国防部网      作者:杜汶纹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8日17:44


历史照片中的晚清军工业。

  清末军工业
  1841年2月出现在虎门炮台外海的英军舰队那威力巨大的炮击,只一个白天就击败了炮台上清军的300门大炮。鸦片战争的战败,让清廷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可怕力量。接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旧式清军镇压的乏力,让清廷不得已做出了引进西方武器的决定,这也让清朝开明官员在近距离接触西方武器时羡慕不已。此后朝廷里的如曾国藩、李鸿章等大臣开始设想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并得到上枢的同意。这就是后来的洋务运动,而晚清军工业,由此开始。

  从1895年开始,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炮厂开始生产汉阳式步枪。一直到1944年21厂改造中正式步枪,这款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或许是中国近代生产时间最长、产量最大、使用最多的一款步枪。

  由于生产时间长远,近代中国所有的战争此枪几乎无役不与。据当年在新军第八镇(师)21标一个士兵的回忆,当年第八镇的步枪全部是汉阳兵工厂出产。因此,1911年10月10日晚上,武昌新军所开的第一枪,用的应该就是汉阳造,由此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

  但汉阳造的风光不止是在清末民初。敲响封建的清王朝丧钟的第一声枪响,是汉阳造;民初军阀混战中大显身手的,是汉阳造;北伐战场上用得最多的,是汉阳造;1927年~1937年国共双方用得最多的,也是汉阳造。但容易忽视而不应该忽视的,是在整个全民族抗战期间,抗日军民手中用得最多的,还是汉阳造。用今天的眼光看它,是落后了,但汉阳造曾有过的风光,它所创造的辉煌,绝不会因后来人的好恶而轻易抹去。

 

(编辑:杜汶纹)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