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团修理连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英雄连队,曾分别被北京和广州军区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和“模范修理连”荣誉称号,1978年至1988年连续11年荣立集体二等功,2005年至2014年连续10年获得三等功以上奖励。连队有一个传统,每当有新同志加入都要上好三堂“必修课”:参观连队荣誉室,讲述连队传统故事,写一份继承连队传统的决心书。正是这个传统,让一茬一茬官兵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任勇感受到了连队火一般的激情,更坚定了他扎根军营,在望海岭这片热土舞出自己精彩的决心。
既然选择留下,就要留出自己的价值。和当时大多数同龄兵一样,考军校成为任勇的梦想。他起早贪黑埋头苦读,但由于基础较差,最终还是名落孙山。这次失利对任勇的打击很大,整天垂头丧气,干事没精打采。“条条大路通罗马,军营舞台这么大,修理岗位就足够你出彩。”班长董富臣发现苗头后经常找他谈心,生活上体贴入微,训练上严扣细训,任勇心中的结也慢慢解开了。
走出考学阴影,任勇一门心思钻研技术。人们常说,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但对于大家眼中这个“头脑简单”的北方汉子来说,要当好一名装甲修理工并非易事。但刚接触装甲修理的任勇就表现出一股不服输的虎气。“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那段时间,他每天早起晚睡背记底盘主要部件工作原理,训练时间他爬上爬下实践理论知识,身上经常被“铁疙瘩”碰得青一块紫一块。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他就被团里评为技术尖子。
把住了门道,任勇对修理这个岗位更加热爱了,慢慢地对这个岗位和这片土地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然而长期两地分居让任勇对妻子的亏欠越来越多。三级士官第二年,妻子临产,任勇由于工作繁忙,也未能陪伴。看着妻子的无助,任勇甚至有点质疑当初的选择,但妻子的理解和鼓励让他重新燃起了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