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越边境扫雷 官兵手牵手趟过雷场移交百姓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记者陈典宏 宋邦稳 关磊 发布:2018-02-08 16:45:28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2018新春走军营】

雷场“攀岩人”

——中越边境广西段扫雷行动见闻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宋邦稳 关磊

“3、2、1,启爆!”中越边境广西段扫雷行动现场,随着一声令下,“轰隆、轰隆”的爆炸声响彻云霄,雷场上空顿时腾起巨大浓烟。强烈的冲击波,将茂密的树林清理得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去年11月27日中越边境扫雷行动重启以来,担负广西段扫雷任务的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截至2月上旬已完成深度排雷作业近20万平方米,深排、封围雷场20多个,搜排出地雷100多枚。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边境8个县(市、区)17个乡镇历经数次扫雷行动,现仍遗留有大小53处200多万平方米的雷场。这些遗留雷患,有的位于地貌复杂、沟壑纵横的高山密林,有的就在边境开发前沿的贸易关口附近,长期困扰着边民安居乐业和边境地区开放开发。为彻底清除雷患,该边防旅扫雷官兵兵分东西两线同步开展扫雷行动。

雷场勘察是每一个雷场作业任务的开始,扫雷官兵带着地图、北斗手持机和砍刀,在勘察雷场的同时,在密林里为进入雷场砍出一条人工通道。南方喀斯特地形造就了雷区的复杂地貌,平坦便于行走的山洼,往往就是一处雷场。进山的路为了避开雷场,不得不选择在悬崖峭壁上攀爬,人工搬运爆破筒也必须走这条路。驻地老百姓都把扫雷官兵称为“雷场‘攀岩人’”。

位于广西大新县硕龙镇的044号雷场地势险要,官兵们从硕龙镇互市贸易点背负着50多斤重的爆破筒进入雷场,单程就要四五十分钟,往往一天就要上下山几个来回。

雷场爆破完毕后,搜排手穿戴着29斤重的防爆服,头戴6斤重的头盔,手握探雷器、小铲和探雷针进入雷场,逐寸土地展开搜排。如果是坡陡的地方,搜排手需要从坡顶通过绳索滑下去,再沿着爆破筒开辟的通道搜排。搜排确认安全的地方,官兵们会用黄色旗子标识出来,可疑区域用红色旗子标识出来。

虽然是冬天,但每次搜排作业下来,官兵们的衣服和防爆服都会被汗水浸透。扫雷作业不仅考验着官兵们的体能素质,也考验着官兵们的心理素质。

“探头扫到一个区域报警,站在那里就不敢迈步了。”扫雷队三级军士长邢志明说起前几天的一次搜排经历,仍心有余悸。他说:“后来,光这1平方米多的土地上,就排出了5枚地雷。”

雷场搜排完毕,将排出的地雷诱爆后,扫雷官兵要向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移交雷场。移交雷场前,官兵们要当着政府代表和老百姓的面,手牵手在雷场上走几个来回。

“为什么交接时扫雷官兵需要手牵手走过雷场呢?”带着很多读者的疑惑,记者询问扫雷官兵。扫雷官兵说:“每一寸土地我们都认真搜排过,我们对自己的扫雷技能有绝对信心,更何况我们解放军不能把危险留给人民,趟雷场,就是要让老百姓亲眼看见这片土地上,每一寸都是安全的!”

1 2 3 4 5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