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图说军史>>军史发现 >>正文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尽  (组图:)
作者:李三红 黑明      来源:解放军报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8日15:08

    翻开抗战史,细心的人会发现,胜负的天平往往取决于战略决策。

    1937年11月上旬,当整个华北地区的正面抗战节节败退的时候,毛泽东做出了被历史证明最为英明的决定:到敌人后方去!

    随之,共产党开辟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诞生。

    “敌后战场的开辟,使日军两面受敌,处境一落千丈。”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罗焕章认为,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二战场都是扭转战局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战场的特殊就在于,从战争之初,就让敌人同时面对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这,也正是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不能自拔的战略前提。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首战平型关,歼敌1000余人,取得了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胜利。10月,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第115师主力由五台山南下晋西南,开始创建晋西南根据地。第115师一部及军政干部共约3000余人,在政委聂荣臻率领下留驻五台山地区,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他们在五台山地区建立“战地动员委员会”和“抗日救国会”等半政权性质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扩大队伍,开展游击战争,收复敌占城镇,很快在平绥、正太、同蒲、平汉路之间的晋察冀边区形成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以阜平、五台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4个军分区。1938年1月10日至15日,在河北阜平召开了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会议经过民主选举,成立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

    抗日根据地政治民主、政府廉洁的景象,同国民党统治区政治专制、吏治腐败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越来越多的人从抗日根据地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一时间,根据地掀起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参军热潮,边区数十个县1000多万人民的抗战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尽。纷纷挺进敌后的八路军、新四军,如同四散的火星,落在被日寇占据欺凌而积压着万重抗日怒火的神州大地上,很快就形成了燎原之势……在正面战场节节推进的日军突然发现,他们占领了土地,却并没有成为这些土地的主人。

    8年抗战,晋察冀根据地军民与日伪军作战65000多次,歼敌33万人,有力地牵制、削弱了侵华日军的力量。

    (记者 李三红)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解放军画报》资料室提供)

(责任编辑:岳旭)
相关图片

走进川藏兵站部军史馆 聆听那些激荡心肺的故事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展览在军博开幕 军事题材绘画展览再现党史军史重大事件

军史发现:关乎中国命运的一次飞行

驻渝某集团军军史馆开馆 展示铁血征程和辉煌业绩

军史专家解答历史上抗美援朝中的几个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