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图片专题>>2014年 >>正文
画布上的红色记忆——“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展览纪事
作者:于潇  记者宣琦      来源:中国军网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1日12:30

军博美术创作室主任孙立新、李如为古田会议纪念馆修复《古田会议》复制品。

观众参观画展。记者宣琦
 

    古田,革命圣地。这里,一代伟人指点江山,成就党史军史上的重要篇章;这里,吸引诸多艺术家缅怀领袖,绘出历史画卷成为美术史上的经典。

    10月10日下午,“古田会议永放光芒——何孔德油画《古田会议》暨军事题材绘画艺术展”在京开幕,展览由军事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展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中的杰出代表、军事博物馆原创作室副主任何孔德独立创作及与他人合作创作的23件作品,另有部分艺术活动资料照片。展览以画带史,以《古田会议》《井冈山会师》等为代表的一幅幅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引领观众追忆革命岁月,告诉人们: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再现党史军史重大事件

    油画《古田会议》在展厅突出位置陈列,这是何孔德众多杰作之中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画面准确地表达了古田会议主题,又由于精湛的艺术处理,使其成为军事历史主题绘画的高峰。在军事博物馆出版的名信片、福建上杭县古田会议纪念馆的序厅,都可找寻到这幅经典之作的影像。

    古田会议在中共党史和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使其成为美术界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选题。画家们纷纷寻访旧址,找寻创作激情灵感,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圣地。上世纪70年代,为了创作《古田会议》,再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何孔德也专程进行实地写生采访,创作完成了这幅经典之作,并被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据发表在福建党史月刊的《我为古田会议油画创作提供素材》一文记载,1971年秋,军事博物馆画家何孔德等一行数人,专程前来瞻仰古田会议会址。撰文作者赵惠陪同参观,在3天时间里,何孔德详细了解了有关史料中反映的当时古田会议召开的情况。“询问了有关情况,还查阅了古田会议纪念馆的有关资料,并在古田勾划了初稿,回去后创作了精品古田会议油画。”

    画布上,主席台上的毛泽东同志叉着腰,站立在合并着的方桌旁作报告,目光炯炯透露出对未来的自信。红布会标下,马克思、列宁的画像,逼真传神。代表们倾听着报告,形态各异……匠心独运、构图精巧,何孔德先生借助画笔和油彩,艺术地再现了古田会议这一党史军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据了解,军博馆藏有16件古田会议相关文物,其中包括何孔德的这幅创作。

    时至今日,油画《古田会议》仍然被社会认同、观众推崇,对这幅油画的浓烈情结,源于它描绘了党和军队在重大转折时期的历史画面,承载了中国人民的红色记忆,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价值。适逢纪念古田会议85周年,军博将原作向社会各界无偿展出。孟世强政委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以何孔德油画《古田会议》暨军事题材绘画艺术展的形式,回顾我党我军发展史上那不平凡的一刻,同时也再一次走近为我国美术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名家名师,感怀他们为再现党和军队的苦难辉煌,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而秉持的执着、坚守与情怀。”

    致敬老一辈军事绘画大家

    只要谈到新中国的军事美术创作,就绕不开何孔德这个名字,正如展览序言评价,他影响过时代,掀起过潮流。这位中国军事题材绘画艺术的领军人物,善于驾驭主题创作,艺术修养全面,专业功底厚实,视野高远开阔。他除了擅长刻画壮阔场面和战火硝烟场景,也善于表现人物肖像、美丽风光和恬美静物。欣赏他的作品,让人们在领略他的严肃主题创作的同时,也赏析他笔意跌宕、流畅洒脱的艺术才华,品读他献身军旅、敬业忘我的创作精神。

    1951年的抗美援朝战场,26岁的何孔德是12军文工团一名文艺战士。他抱着战死沙场的理想走向战火纷飞的前线,把自己融入到战斗集体之中。战友们把缴获的美军随军画家的绘画工具送给他,如获至宝的何孔德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画了大量的速写,描绘战斗英雄的肖像、行军的队列、集会的场景、战地的生活、朝鲜的风土人情,还写了一本本饱含热情的战地日记。第一次经历了血与火的拼杀,体会到钢铁与意志的较量,感悟到献身精神的崇高与正义事业的伟岸,从此,更加坚定了他毕生的艺术追求与人生定位的无悔选择。

    从朝鲜归来,何孔德考入了后来对中国油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马克西莫夫”培训班,成为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油画艺术家。接受了“苏派”油画的系统训练以及现实主义艺术观的教育之后,他的油画技法有了质的飞跃。加上《芥子园》画谱等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给他的早期启蒙与个人的艺术才华积淀,他以极大热情开始军事绘画的探索,创作了大量的战争题材作品。《枕戈待旦》《祖国来信》等就是那段时间的代表作品。1962年,何孔德调入军事博物馆创作室,更是佳作不断,《古田会议》《出击之前》《生命不息冲锋不止》,以及他带领了几位画家为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共同创作了全国第一个半景画《卢沟桥事变》……2003年底何老因病辞世,一代军事美术大家殒落。

    何孔德同志是新中国培养的油画艺术家的杰出代表,是在军队成长起来的优秀美术工作者,也是国内和军内有重大影响的的著名艺术家。他在军事博物馆工作了41年,为军事题材绘画创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透过展览,我们强烈感受到:他始终以一个艺术家对民族精神的崇敬,对国家兴盛的关注,满腔热情地用画笔再现和讴歌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奋斗成长的历程,着挥洒抒怀之气魄,聚激情俊逸之神韵,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大量的名篇力作。正如军博董长军馆长指出的,包括何孔德在内的军队老一辈艺术家,长期深入部队、深入基层,创作了许多军事题材和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为树立人民军队的形象、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们的生活简朴而又平凡,但作品永载史册,精神值得传承发扬。”

    重温军事题材绘画优良传统

    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在我军有着深厚的优良传统,军队美术工作者以此为遵循,创作了大量反映人民军队英勇战斗的历史题材作品,何孔德堪称其中出类拔萃的一员。

    一生致力于军事历史美术的创作,何孔德留下了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以普通志愿军战士为主题的《祖国来信》《出击之前》等现实题材作品,以领袖人物为主题的《秋收起义》《古田会议》等大型历史题材绘画作品,《卢沟桥事变》《台儿庄大捷》等,在建国后军事美术的长廊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部分作品已然成为特定时代的艺术标志。

    驻足画前,不知不觉中进入历史的厚重,体验流自画家笔端的精彩岁月。军博美术创作室邢俊勤以油画《出击之前》为例,认为何孔德初步形成中国现实主义绘画样式,“那战斗即将打响的瞬间,用现实主义情节,塑造了顶天立地的士兵,从主体人物构成看,具有崇高的象征主义定格。在美学价值的取向上明确注入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理想主义和责任,同时还有作为军人的他,并且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军事画家的崇高境界。”

    推出何孔德军事题材绘画艺术展,也是对军博老一辈艺术家创作理想和人生追求的传承发扬。谈及这些,军博原创作室主任、同期参加“马克西莫夫”培训班的高虹先生表示,当时闪耀军旅画坛的何孔德、黄胄、彭彬、郑洪流、程允贤、许宝中、高泉等同志,都是与新中国军事美术一同成长,具有理想主义的热忱,真诚地用美术形式回顾、纪录我党我军的光辉历程。让我们透过几段言语,再度感受何老的艺术襟怀。谈到战场体验,他说“每个人在一生中总有一些经历是很难忘的,甚至当他弥留时还会涌上心头。战斗在朝鲜的岁月,对我来说就是这种时日”;关于创作理念,他坚持“我的艺术良心,只许我自己用普通人的言语,以普通人的语法和思维规律,说普通人理解的话”;谈及创作立场,他说“作为共产党人的军事历史画家,有责任去完成国家与民族赋予的历史使命”。

    如今,新一代的军博艺术创作队伍,在老一辈艺术家的激励感召下,禀持艺术理想,牢记军队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活跃在当下军事艺术创作领域,在“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全军全国美展中屡创佳绩。是现实的需要,或许是历史的巧合,不久前,军博美术创作室主任孙立新、创作员李如,专程赶往古田会议纪念馆,对油画《古田会议》的复制品进行修复,两代军博艺术家的创作,就在这一刻奇妙地汇聚重合……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图片

军事摄影家沈玲和她的摄影作品

军事摄影家陈立人俄罗斯见闻

军旅摄影家郑希胜:中国军队的光影记录

【寓言画止】军事摄影家朱金平的哲理摄影

军事摄影家宋远高作品:大美黄山

江志顺谈军事摄影的魅力

将军摄影家江志顺专访

军事摄影家刘应华作品:天籁  我心飞翔

军事摄影家吴苏琳作品:金戈铁马系列(一)

军事摄影家张雷的大视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