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这件毛衣是长征时牺牲的军阶最高的红军将领遗物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马冀 发布:2016-09-29 10:13:55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邓萍简历

邓萍(1908-1935),男,汉族,四川省富顺县 (今自贡市) 人。1922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进入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彭德怀)从事兵运工作。在该团秘密组织成立中共党支部和团委,任书记。1928年7月参与组织和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参谋长、中共红5军军委书记,同年冬与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军主力到井冈山,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6月后,参与指挥红3军团进行长沙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7月兼任红军东方军参谋长,指挥部队入闽作战。曾兼任红5军随营学校教育长,参与筹建工农红军学校并任副总队长兼教育长。1934年1月,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10月参加长征,协助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担任右路前卫,掩护主力突围。1935年2月27日,在遵义前线指挥作战时牺牲 。

长征时期牺牲的军阶最高的红军将领

邓萍自参加革命以来,长期任彭德怀助手,直接参与平江起义和开辟湘鄂赣苏区,是红三军团的创始人之一。自1930年红三军团组建起,邓萍始终担任参谋长。邓萍牺牲在红军二渡赤水后的遵义战役中,是长征期间牺牲的军阶最高的红军将领。

1935年2月16日,中革军委发布《告全体红色战士书》,向广大指战员解释军委决定暂时放弃北渡长江、向川西北发展战略的原因,同日中军军委电告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决定中央红军在川滇黔边区活动,开创云贵川苏区,策应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作战。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向娄山关、遵义城进攻,争取战略主动。2月25日晚,红三军团攻占娄山关,红军乘胜向遵义方向追击。26日,红三军团在董公寺、高坪、大桥等地突破黔军第六、第十五、第九团的防线,27日又在遵义城西北击溃黔军第一、第五、第八团的防线,当日进抵遵义城下并发起攻势 。

为了迅速拿下遵义城,邓萍主动要求随担任前卫任务的红三军团第四师十一团行动。下午,红三军团夺取遵义新城。27日黄昏,邓萍率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参谋长兰国清(蓝国清),在当地农民刘绍、蒋致才的向导下,到遵义老城北门外拱安关斜对面、湘江河东岸的土埂边侦察敌情,不幸中弹牺牲 。

张爱萍在1936年撰写的《第二次占领遵义》中回忆邓萍牺牲时情景:三人隐蔽在距护城河50米远一个小土坡的草丛里,寻找一条便于部队向前运动的路线,以便夜幕降临时发起总攻。按作战条令,这个距离比一线步兵班的冲击发起阵地还要靠前,太冒险了。“军团的命令是,一定要在拂晓前拿下遵义,因为天亮增援的薛岳部就可能赶到。”也许是担心停留时间过长吧,蓝国清曾建议转移,邓萍没有同意,说这里便于观察。但谁也没想到的是,一个小通信员居然从后面摸上来,是要报告什么情况,邓萍交代了一句,那个小战士就趁着薄暮飞身跑回,这一下,把他们三个给暴露了。那样近的距离,一排子枪弹扫过来,惨剧就发生了。张爱萍后来又回忆道:“那是九响棒棒,从前额打进,后脑壳出来,血溅了我一身……我向彭老总汇报,他在电话里就骂开了,你们这些猪狗养的,都给我去死光好了!”“他向军委汇报说,我们的指挥员都在部队的前面,故干部减员相当大。”彭德怀事后说了一句让张爱萍毕生难忘的话:“革命的路还很长很长,你们都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啊!”  

1979年6月,时任遵义会议纪念馆资料组组长、遵义会议史实研究专家费侃如在北京访问了张爱萍。张爱萍对费侃如说,透过这无遮无挡的家乡“国骂”,他深切地感受到彭军团长的心,是在为失去自己出色的参谋长,也是为红军失去栋梁之才在滴血。

当晚见到邓萍遗体时,彭德怀已是泪流满面。邓萍的遗体被安放在一块背风的洼地里,一盏风雨灯挂在一棵小树上,发出昏黄的光。彭德怀轻轻揭开盖在邓萍身上的白布被单,默默地注视着战友苍白的遗容。他掏出手巾,小心翼翼地为邓萍擦去脸上的血迹和尘土,然后低头默哀。彭德怀慢慢抬起头来,小声对张爱萍说:“给参谋长换身新军装,如果没有,到总供给部去领,就说是我说的。”

28日晨,红三军团重占遵义城,28日黄昏,遵义战役胜利结束。

1 2 3 4 5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