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宝贝石头”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张鸿宇 发布:2016-10-11 11:02:09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360°环物演示→点击播放】

 

文物:火石

规格:长8厘米,宽5.2厘米,厚度达1厘米,边缘有明显的贝壳状断口。

材质:层状燧石。

火石,既指人造合金打火石,又指矿物燧石,本文介绍的火石是后一种,是一种与火镰、火绒配合点火的工具。火石是比较常见的硅质岩石,是石英的一种,致密、坚硬,多为灰、黑色,有着均匀且细密的质地,又硬又脆,敲碎后具有贝壳状断口。根据其存在状态,分为两种类型:层状燧石:多与含磷和含锰的黏土层共生,分层存在,单层厚度不大,但总厚度可达几百米;结核状燧石:多产于石灰岩中,有球状、卵状、棒状、盘状、葫芦状、不规则状等结核体,一般只有5-15厘米,大的可达1-2米。这块红军长征时使用的火石是层状燧石,它呈黑色,长8厘米,宽5.2厘米,厚度达1厘米,边缘有明显的贝壳状断口。

火石如何取火?

火石取货首先需要几样工具:火石(燧石)、火镰、火绒、火煤(火眉子)。火镰是一小块带弧度的钢片,一般引火过程是这样的:火镰打击火石,溅出火星,引燃火绒,再把缓慢燃烧的火绒放在火煤上,用嘴一吹,火煤燃烧,得到明火。

中央红军何时通过的草地?

1935年8月5日和22日,党中央先后在沙窝和毛儿盖召开会议(地点在四川省阿坝州),重申北上的战略方针,调整了战略计划,决定红军分两路通过草地北上,执行《夏洮战役计划》。其中,右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的第1、3军(即原第1、3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第4、30军组成,徐向前任总指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随右路军行动。从8月21日开始,右路军经腊子塘、色箕坝等地,进入草地纵深地带,向班佑开进。于8月底,走出了茫茫大草地,胜利到达班佑、巴西地区。

红军穿越草地,既是险着,也是妙棋。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在两河口(今四川懋功北)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集中红一、四方面军主力向北进攻,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会议强调,夺取松潘(今四川省阿坝州松潘镇),打击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是实现战略方针的关键。为此,中革军委于6月29日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松潘是川西北的重镇,控制着由四川北出甘南的交通要道。红军攻占此地,可以不经川西北的茫茫草地,直出陕甘。但是,由于张国焘故意延宕红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计划,致使国民党胡宗南部主力先于红军在松潘地区完成了集结,国民党军薛岳部也由雅安进抵平武地区,向胡宗南部靠拢;同时,川军先后进占懋功、绥靖、北川、茂县、威州及岷江东岸地区,逐步紧缩对红军的包围。因此,红军丧失了进攻松潘的时机,被迫放弃松潘战役计划,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决定改向西北方向行动,穿越条件艰苦的草地。但是,红军穿越草地,实施北上战略计划,完全出乎敌人的意料,也完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部署。

(文/张鸿宇)

责任编辑:曹璇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