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远望号丨首测外星 扬威大洋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亓创 高超 戴敏 发布:2019-05-10 08:23:00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在追梦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享有“天涯追踪、誉满神州”的美誉,他们与海为伴,在波峰浪谷间追星揽箭,先后35次勇闯大洋,27次成功停靠外港,累计海上作业2812天,安全航行52万余海里,圆满完成远程运载火箭、风云、北斗、神舟、嫦娥等47次国家级重大科研试验任务——这就是我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2号”。2005年1月13日,远望2号船被授予“功勋测量船”荣誉称号,这是党和国家给予远望人的至高荣誉。

4月28日,远望2号船完成41年海上测控和卫星长期管理任务后,正式移交地方,未来将作为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场所对外开放。自此,我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1号”“远望2号”全部退出海上测控序列。

远望2号船员准备出海执行任务。

【功勋远望系列故事③】

九天筑梦,精测妙控跨越雄关漫道

■亓创 高超 戴敏 (图片来源: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瞭望大海风云,探索太空奥秘,远望人以敢创先河的智慧和勇气,攻克一个个堡垒,取得一项项突破。

1984年底,国家批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一个窗口,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发射场接到来自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的第一张“外单”: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中国将用自己的火箭发射美国卫星,这在当时是一条轰动世界的新闻。

1990年4月7日,北京时间21时30分03秒,西昌卫星发射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托举着“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划破夜空,扶摇直上。

这次发射,外商向我有关部门提出:星箭分离后半小时内,必须向驻西昌美国专家组提供卫星的初轨根数。为了满足对方的要求,远望船一定要在15分钟内计算并向西昌测控中心发送初轨根数。船上又将这15分钟的1/3“抠”出来用于发报,留给计控部门的时间只有10分钟。

以往国内发射同步通信卫星,他们要用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如今,这近乎苛刻的要求能实现吗?

坐在显示屏前的软件中队长曹仲华,此时显得十分自信。一连七天,他埋头于查资料、画框图、搞调试,连吃饭都在机房里。终于,一个改进的快速定轨程序产生了。此时,他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终端。“唰”,一组参数整齐地跃上屏幕,12秒钟后,打印机奏出了优美的音响。“报告,定轨完毕,初轨根数打印结束!”

手握调度话筒的部门长戴晓文听到曹仲华的报告,下意识地看了看手中的秒表,不禁叫出声来:“太好了,整个定轨过程只用了90秒!”

在这90秒钟的时间里,计控部门还要把成千上万的测量数据,准确地发往了西昌测控中心。加上随后用于鉴定轨道精度所花的时间,他们在星箭分离后,仅用180秒就完成了任务,比规定时间提前了420秒。

当晚不到12点,卫星进入大椭圆轨道后一个多小时,北京传来了令人鼓舞的消息:外商对我国提供给他们的所有数据非常满意。

“亚洲一号”的成功发射,打破了国际商业发射领域的大国垄断。

1 2 3 4 5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