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字号”应急救援部队 探寻科技强军DNA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张瑶 汤雨薇  涂敦法 发布:2017-11-03 08:27:06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2016年11月22日,军地联合应急演练,武警交通部队远程遥控挖掘机正在对不稳定“滑坡体”进行排险清理。涂敦法摄影

 

拥有科技人才优势 才能掌握未来主动权

解决好人才的问题,科技创新就有了源泉,新兴技术和新型装备就有了落地的平台。

邓晓川是武警交通六支队的一名工程师。转型前,他先后参与十余条国家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经验丰富。转型后,作为该支队科研小组的核心骨干,他先后参与编写《道路交通应急抢险抢通技术指南》《桥梁应急检测与评估技术手册》等著作,如今他们的团队围绕无人机航测和辅助决策这个课题,正在开展新的攻关……

“缺人才曾经是制约交通部队发展的关键掣肘。”武警交通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李文红说,缺人才不是没人才,而是人才专业不对路,要把部队的技术人才从实践型转向研发型,可以说,他们在干部转型和人才重塑上下了不少功夫。

像邓晓川这样,以前从事研究成果落地的工程师,在交通部队有一大批。在以往的工作中,他们更多的是把别人的成果变成项目,具体组织实施。如今,自己要变成研发员、设计者,转型过程很痛苦,但依托强有力的机制引导和定向培养,这个过程变得更短了。

先搭戏台再唱戏。借助承担的“道路应急抢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武警交通指挥部科技委以研究所为主体,搭设了指挥部级别的科研平台,在全部队范围内引智,打造了一支“业务精湛、管理高效”的科研团队。

这支自主团队组建以来,先后促进了“坦克底盘应急抢险车”“VR可视头盔远程遥控”“抗洪抢险决口封堵技术研究”等一批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向应急救援领域转化落地。

创新主平台结硕果,科研小组“遍地开花”。他们在总队、支队纵向组建了9支研究小组,横向与全国各地中科院研究所、当地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展开人才共育和地域灾害防范研究,形成了良性人才交流培养机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责任编辑:孙智英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