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龙须岛滩头。高洪超摄
日军在龙须岛附近海面组织登陆。高洪超提供
今日龙须岛滩头。高洪超摄
国耻十思③·寻访甲午战争遗址【荣成湾】
利益之思:不破藩篱,何以破敌
■解放军报记者 魏 兵 王天益
前人经历的甲午,是私利之争的悲局;后人所知的甲午,亦是私利之争的碎片。
品甲午之痛,莫过于此……
此时驻足荣成湾的滩头,真实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在风中交织,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只是那个日子,至今让人揪心——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荣成湾登陆,打响了埋葬北洋水师的最后一战。
人是历史的剧作者,也是历史的剧中人。在以生死为代价的残酷战争中,可以看到最敏锐的智慧、最狡诈的权谋,甚至平日里最难捉摸的人性,在此刻也往往能清晰洞见……
在这一幕悲剧中,有两个人物至今让人痛惜——
其一是丁汝昌,其实他已是“囹圄之身”——开战以来,这位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指挥官,收获最多的,竟是朝堂上雪片般的弹劾奏折。
1894年12月17日,清廷谕令将丁汝昌革职查办。若不是海陆将领联名上奏:丁汝昌“日夜训练师船,联络各军,讲求战守”,如果抓了,“军民不免失望”。他或许就是另一个“岳飞”式的下场。
也许他打仗确有过失,然而远在甲午战争打响之前,清廷内部“利益地盘”的争斗就已成水火之势。那位以实业闻名的清末状元张謇,在给他的老师、清流党首翁同龢的密信里早已说得露骨:“丁须即拔……可免淮人复据海军。”
另一则是李秉衡,这位手握3万重兵的山东巡抚,明知日军已经在威海卫东侧的荣成湾登陆两天,却一口咬定西侧的烟台一带要固守,迟迟不发援兵。
这就是并肩作战的友军?这就是死生相托的同胞?后有学者评价李秉衡是不懂兵略,没有搞清日军动向,其实不然。
北洋水师刚刚覆灭,李秉衡就呼应朝堂清流之议,冷酷地上奏:丁汝昌“战败死绥,仅足相抵”。
论史及此,威海水警区司令员王琦不禁拍案:“该杀的反倒是李秉衡这种宁安一己私利、罔顾国家安危的人!”
甲午之时的中国,“帝后两堂暗斗于内,翁李两党倾轧于外”。战场上,湘军、淮军、绿营各成派系,挟国家利益而争权,即使是海军内部,也是南北分域,勾心斗角。
还是日本人写得尖刻:清国“兵民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直隶兵败而两湖之兵可以恬然不顾;北洋水师大败而南洋水师不仅坐视不救,反而暗自嘲笑”。
看到这里,再论甲午之败,什么战法谋略的失误,什么船速炮速的落后,都不过是苍白无力的开脱。
甲午之败,殷鉴不远,一己私利的“流毒”其实也是当前军事斗争准备的大敌,也正悄悄腐蚀着我们这支军队:
——军种、单位的“本位主义”根深蒂固,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貌合神离”,一唱三叹。一位将军想得更深: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批判“大陆军”思想,真往深里想,强调自身重要性的“大海军”“大空军”思想,难道就不存在吗?”
——小到一颗螺丝的尺寸统一,大到三军数据共享,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处处是壁垒,事事有藩篱。官兵们苦不堪言:“就像两条高速路的交汇口是一座独木桥,再好的司机也只能踩刹车!”
在迈向强军目标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正视这个现实:对我军战斗力建设影响最大的,可能不是别人,可能不是观念理论的落后、不是经费资源的限制、不是技术专业的不足,根本原因就在我们自己!
就是我们内心深处有意无意膨胀的一己、一隅的私利,遮住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不能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不能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
成员的自利,终将变为一个集体的愚蠢!什么时候都只考虑“我”,就没有了“我们”。只是,这个“我”的确太强大太迷人——
那位被康有为称作“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的翁同龢,却因与李鸿章的私仇和政争,1888年力主停购军舰,1891年停拨海军器械、弹药经费。那位被谭嗣同誉为“尤能力顾大局”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在朝廷下令南洋水师支援时,却故意为难,自贬南洋官兵“皆不得力”,逼着北洋水师派人接船,最终也未派一船助战……
他们是那个时代最有远见卓识的人,却依然看不穿:自利无异于自杀,忘国终将会亡国。
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终将葬送国家的利益、军队的战斗力。驻守在这片海边的某海防团团长杨伟峰,难忘战争史上的历历往事:二战时日本陆军与海军分庭抗礼,甚至自造航空母舰和潜艇,至今被日本学界痛批“太平洋战争是自己打败自己”。美军以越战和海湾战争中血的代价换来《联合转型路线图》,跌宕起伏几十年才跨过了利益藩篱。
不破藩篱,何以破敌!再多的叹息和泪水,也不能告慰前人的鲜血。120年后,面对依然来自海上的威胁,如果我们还看不到强军目标的大势所趋,还打不破自利发展的狭隘格局,我们又怎能肩负起能打仗、打胜仗的担当?!
萧瑟秋风今又是,我们这个民族走向复兴的雄心和梦想,不应再被“一己私利”的汹涌掩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