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是它!让子弹“回家”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井宇阳 发布:2016-09-30 15:29:17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长征故事:

(一)红军的弹药箱

红军路过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夜村镇杨塬村留下的两只弹药箱,现保存在商州区党史研究室办公室。由当地村民王文秀保存。1932年11月16日傍晚,一支大军从崂峪出来,其中一部分战士来到杨塬村住宿。红军进村后不住百姓家中,秋毫无犯,忍饥挨冻,却把打土豪得来的粮食分给穷人。翌日红军便启程离开杨塬村,睡在王家院子树底下的战士走时,因为两个弹药箱太重不便带走,便留在王文秀家的台阶上,王文秀的母亲把这两个箱子抱回家一直悉心保存。

 

(二)红军的弹药箱

贵州施秉县的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保留有当年红军挖筑的工事,遗址中挖出的子弹、弹头等物品,一位老支书一直收藏了一个弹药箱,纪念当年红军在这里英勇作战的事迹。

1934年秋,红六军团作为红军长征先遣队,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下,于10月7日进入贵州石阡,与桂军遭遇,因敌军占据有利地势,又不断增援,红军战斗不利。10日,红六军团向施秉方向转移,次日进入山深林密的黑冲地带,桂系军阀廖磊部十九师尾随而至。考虑到敌众我寡,湘军李觉部、黔军王家烈、薛岳等部若支援廖部,有被包围全军覆没的危险。所以采取了“走为上计”的“甩敌战斗”,留下一个营利用地势与敌人周旋,将敌人引向地势险恶的滴水岩,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掩护营与敌激战7小时,估计主力已安全转移,也立即转移。敌军上山后发现空无一人,知道中计,立即向滴水岩追去。掩护营撤退到滴水岩,用绳索和绑腿布带结成长绳,从绝壁垂下撤离。当敌军追到滴水岩时,只见随风飘忽着的残绳断带,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以为刚才红军主力全部从这里下去了,惊叹红军为 “天兵天将”。肖克将军在他的《二、六军团会师前后》一文中,忆起这一次战斗时说道:“直到现在,一经忆起,心胆为之震惊,精神为之振奋……”

(三)红军的弹药储备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制的《红军长征·文献》(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第82-83页,详细的统计了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的人员建制、武器弹药和其他财务清单。据统计,在1934年10月8日红军开始长时的,红军全军总兵力为86859人。野战军人员装备共有:步马枪29153支、短枪3141支,重机枪357挺,轻机枪294挺,自动枪28支、冲锋枪271支。迫击炮38门。刺刀17552把,梭镖6101支、马刀882把。工作器具9988件。携带弹药:步马弹1418200发、短枪弹72891发、手榴弹76526枚、重机弹151509发、轻机弹及自动枪弹71321发、冲锋枪弹67709发、迫击炮弹2473发。其他冬衣83100件,盐34862斤,光洋164.2万元,药714担。而在此之后,由于放弃了革命根据地,军工生产能力几乎为零,红军的弹药主要靠战斗缴获和购买,在贵州境内红军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缴获了黔军许多辎重物资,保障了之后的战斗。

(四)长征终点:会宁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是陇东地区的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有“陇秦锁钥”之美称。红军于此胜利大会师,长征的胜利结束。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而扩建的革命遗址。主要建筑“会师楼”始建于明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是三军会宁会师的物证,也是会宁古城的象征。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会宁城,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胜利。

 

“三个方面军,西北大会合,让我们手拉手向敌人冲锋!”这是当时红军战士自编的行军歌曲,可以感受到战士们对即将到来的会师溢于言表的激动与兴奋。

1936年7月1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会师。8月,红一方面军打下盐池县,等待已经在甘孜胜利会师后一起北上的红二、四方面军前来会合。9月红一方面军开始进军会宁地区。10月2日,红一方面军骑兵团攻克会宁城。

10月3日上午10时许,骑兵团在会宁县城西南方向30余里处,迎接到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接下来的几天内,先头部队陆续抵达会宁。10月4日至6日,经过几次战斗,会宁县城及其周围敌军全部肃清,红军完全控制了会宁城。10月8日,红军总司令部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6时出发,经马营镇至会宁县宋家梁附近阳坡湾宿营。10月9日,红军总司令部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至会宁城。

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至此,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1 2

责任编辑:赵阳

相关稿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